李国平,闫 磊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新时代我国重大的国际体育盛事,它填补我国体育运动史上的空白,是展示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窗口,也是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于2016 年8 月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5 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 万亿元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3 月印发了《关于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到2022 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明显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益完备。如何抓住北京冬奥会机遇,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扩大冰雪产业规模、构建冰雪产业体系、完成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政策性研究课题。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两地举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动力。长期以来,国内外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一直处于“核心-边缘”结构状态,强大的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周边地区始终处于发展的边缘,差距过大成为区域之间能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如何通过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来缩小其差距就变得极其重要。京津冀地区也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北京的“过密”和周边地区的“过疏”由来已久,有研究提出通过重构首都圈结构和分工来解决[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京津冀地区采取诸多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缩小区域差距,但经济空间分布极化仍然严重[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和“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冬奥主要场馆所在地的张家口市以及北京市延庆区被划为四区中的“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其功能主要是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张承生态功能区成为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的四个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京张功能协同与产业对接合作的重要性凸显,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启了京张产业合作的新空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明确将“全力办好2022 年北京冬奥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借助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打造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19 年7 月正式印发《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 年)》,该规划主要依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 年将张家口全面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考虑到张家口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及在京津冀地区的独特地位,其功能定位为京津冀区域生态屏障和休闲旅游地[3]。由此可见,京张冬奥产业发展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必须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以及同北京的关系视角,来审视和考量京张冬奥产业的合作发展。
我国至今为止尚未举办过冬奥会,对于冬奥产业体系建设既没经验也少有系统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伴随着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论文开始讨论冬奥经济和冬奥产业,对于冰雪产业的研究也开始多了一些,如讨论冰雪产业发展路径[4]、北京冬奥会对冰雪产业的影响[5]、冬奥会背景下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6]、张家口冰雪产业发展[7]、冬奥经济产业体系构建[8]、冰雪产业链式发展对策[9],但总体而言,数量不多,深度不够,缺少有影响力的研究。
自2022 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各项筹办工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稳步有序推进。将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是中央交给北京和张家口的光荣政治任务,也为延庆、张家口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从国际上众多奥运举办地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效应具有短暂性、易消失的潜在风险。探索依托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将“奥运经济”效应转化为可持续、永久性的发展动能,意义重大。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市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延庆区大气中的PM2.5和PM10浓度在北京16 区中最低,张家口市同样也在河北省11 市中最低[10],具有比京津冀其他区域条件更好的冰雪资源,发展旅游和冰雪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为充分利用举办冬奥会带来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应立足冬奥会全周期,以冬奥赛事举办地张家口崇礼区、北京延庆区为核心节点,依托冬奥场馆和产业园区,以冰雪产业为核心,在连通两地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途区县(主要涉及张家口怀来县、下花园区、宣化区、桥东区、桥西区、赤城县),系统规划冬奥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形成京张冬奥产业带。京张冬奥产业带以张家口崇礼和延庆张山营冰雪赛事场馆为核心,在沿线各区县因地制宜布局冰雪赛事运营及体育营销中心、大众滑雪运动项目等核心产业,发展户外运动深度体验项目、高端轻型冰雪运动装备项目、重型冰雪运动装备项目等衍生产业和大数据产业项目、通用航空项目、绿色有机农产品项目、再生能源产业项目等协同产业,建设红旗营、西湾子、太子城、下花园、怀来、张山营、康庄、八达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冰雪风情小镇,培育壮大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冰雪旅游产城融合样板。依托京张冬奥产业带,探索冬奥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后奥运效应”;创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构建京张协同发展桥梁纽带;开创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推动延庆、张家口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支撑实现国家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和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国家冰雪产业示范基地。
京张冬奥产业带冰雪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紧邻北京大市场,又有筹办冬奥会契机,显然具有发展冬奥产业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京张冬奥产业带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京张冬奥产业带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和非雪季经营能力滞后两大现实问题。一方面,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足。相对于冰雪体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京张冰雪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经营面积大、场地高差大、配套设施全、服务水平高、客户体验好的滑雪场数量有限,作为产业核心的冰雪体育赛事行业自身价值创造和辐射带动能力薄弱,难以为关联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消费群体;京张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行业价值链中未能把握高端环节,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冰雪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会展、健康、节能环保、绿色农业、通用航空、大数据等行业之间未能全面实现产品、业务、市场和技术的相互渗透、交互融合,以“冰雪+”“互联网+”为特征、附加值较高的创新型产业发展形态有待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冰雪产业的非雪季经营能力滞后。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馆、场地受限于季节、配套设施及经营理念,在非雪季可供开展的创利经营活动匮乏;在非雪季即遭遇客流、消费的较大回落。
京张冬奥产业带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参与”的冰雪文化氛围有待培育。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不足,兴建的冰雪运动设施呈现量多质次、低水平运营、运动体验不佳的特点。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比例仍然不高,以运动技能和习惯为消费基础的专业运动群体呈现规模有限、能力不足、观念落后的特点,大多数冰雪运动消费停留在偶然性、体验性层面,对冰雪运动场地、装备及其他衍生服务的需求不足,不利于驱动冰雪产业成长。二是“全城冬奥”的优质人力资源有待开发。张家口市缺乏组织筹办国际顶级赛事的管理经验。在筹办冬奥会期间,张家口亟需加大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国际和区域间政府、学校、企业、民众等多主体的有效互动,补齐本地人力资源在外语、运动技能、体育管理、装备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质量短板和数量缺口。三是“全时全域”的系统规划有待出台。京张两地应尽快联合出台跨越冬奥筹办全周期、囊括京张冬奥产业带全域的系统性规划,站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冬奥前后的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特别是要克服冲动投资形成的不可持续、波浪型、运动式经济增长,最大化发掘冰雪产业全价值链的潜在效益,将短期投资价值延展为长期消费价值,实现产业发展由前期投资建设向后期运营创收的平滑过渡。四是冰雪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有待加强。随着人群数量的增加和产业活动的频繁,冰雪自然环境将承载日益巨大的压力,针对冰雪资源的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等体系需要健全和完备,对冰雪经营场所环境保护的现场执法能力以及监督检查能力需要提升。
对于京张冬奥产业带发展而言,建立起持续发挥奥运经济效应和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促进冬奥赛事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跨四季运营、全周期发展”的冬奥产业多元发展模式尤为重要。
在冬奥前期和中期,一般都会集中兴建一批以冰雪赛事场地及配套设施为代表的冰雪产业硬件设施。但如果不重视冰雪消费市场的培育、冰雪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冰雪场馆永续利用上的设计与建造、重大冰雪赛事的提前谋划和组织、冰雪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渠道开拓等环节,冰雪产业的核心价值将难以得到有效开发,产业未来发展将缺乏核心支撑动力。因此在冬奥场馆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前谋划赛后持续运营,推动场馆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体开发。在保障赛事需求的基础上,配合“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拓展大众冰雪娱乐、主题体验、商业活动等多元功能空间,为赛后利用和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条件。
在“后冬奥期”,应充分发挥“冬奥”品牌影响力,加快向全面市场化的转变。以冰雪场馆运营、赛事营销、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引入国内外顶级体育运营商,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建立健全协调高效、持续运转的场馆运营和赛事管理机制。积极申办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世界顶级冰雪赛事,将延庆、崇礼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赛事举办地。主动承办国家级冰雪运动及综合体育赛事,推动组建中国冰雪运动职业赛事联盟,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的品牌影响力、赛事上座率和转播收视率,充分开发冰雪运动商业价值。适当增加可供广大滑雪爱好者参与体验的雪道长度和数量,为国内外滑雪爱好者提供住宿、餐饮、运动健身、观光体验等大众滑雪休闲服务。
针对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馆、场地在非雪季可供开展的经营活动匮乏,非雪季客流、消费回落问题,克服季节限制,加强对区域人文资源、非冰雪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挖掘,创立“四季运营、全年开放”模式尤为重要。因此,应充分利用京张冬奥产业带的山水和环境资源优势,拓展非雪季度假、旅游、休闲、文化活动,以提升非赛事期间的设施利用率,举办国际国内各种高端会议和论坛活动等。建设户外拓展训练中心,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将延庆和崇礼赛区发展成为集运动、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
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提及的冰雪产业包含了冰雪健身休闲业、冰雪竞赛表演业和冰雪装备制造业。在《关于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提及的优化冰雪产业结构包含了冰雪健身休闲产业、冰雪旅游产业、冰雪装备制造业,并强调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从国家规划和要求看,都在强调建立起冬奥产业体系。在京张冬奥产业带发展中,应着力构建起以冬奥为品牌、以冰雪产业为核心、以四季运营为特色,并与优势衍生产业和关联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冬奥产业体系。具体为围绕服务保障冬奥会成功举办并持续发挥奥运经济效应,在京张冬奥产业带沿线及周边地区,依托冬奥场馆、相关产业园区及特色城镇,从冬奥核心产业、优势衍生产业、关联新兴产业三个层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形成若干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
围绕冰雪运动赛事、大众滑雪、冰雪娱乐等冰雪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培训、赛事营销等中介服务产业,全面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积极承办国内外冰雪运动赛事,重点引进滑雪锦标赛等国际滑雪顶级赛事,举办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冰壶、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赛事。以大众冰雪项目为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延庆、崇礼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延庆侧重满足体验式、学习型冰雪健身消费,重点丰富和完善冰上娱乐项目,建设成为“冰雪之城”。崇礼重点加快奥运滑雪场度假区建设,扩大“崇礼国际滑雪节”的影响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滑雪度假胜地。二是加快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产业。培育一批品牌冰雪运动培训机构,引进北京体育大学冰雪运动学院等专业体育类院校,建立冰雪运动培训基地。搭建冰雪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和场馆、赛事资源配置平台,扩大对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整体开发和延伸开发,全面提升场馆、赛事综合效益。三是全面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积极拓展高山徒步、露营、滑草、山地穿越、定向越野等山地户外运动。加快建设国际马球中心、崇礼云顶山地自行车赛道等户外体育设施,继续办好自行车骑游大会、延庆国际徒步大会等特色赛事,促进休闲运动产业全面发展。
发挥区域冰雪、生态、文化、体育资源优势,以旅游为先导,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生态农业、商务会展、冰雪高端装备制造等符合功能定位的冬奥衍生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冰雪温泉、长城古道、坝上风情、草原天路、民俗精品、葡萄(酒)品游六大特色旅游,推动旅游产业由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单一景区向全域发展转变。二是培育壮大养老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集群。探索异地休闲养老服务模式,合作共建医疗养老基地,推动张家口发展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健康养老胜地。全面加强京张在生物医药研发、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积极转化北京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三是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功能食品,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业。建设怀来农产品物流中心,打造京津冀1 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基地和绿色农副食品供应基地。四是积极培育商务会展产业。发挥冰雪资源优势,承接北京中心城区对外疏解的会展功能,形成京西北会展经济集聚区。依托太子城国家会客厅、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等,打造国际高端会议论坛载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五是稳步发展冰雪体育高端装备制造。引进国际一流的冬季项目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企业,设计制造高质量的滑雪装备产品,形成研发测试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张家口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滑雪装备设备研发、生产和交易中心。
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园艺、大数据、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一是高标准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中关村延庆园重点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智能微电网及智能配用电系统、节能环保等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张家口重点推进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奥运光伏廊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风能、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发展园艺产业。利用延庆世园会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盆栽等园艺产业,推动园艺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科技研发、种苗繁育、精品展示、精深加工、交易流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三是创新发展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依托张北大数据中心,以阿里巴巴北方云基地为龙头,构建国内一流绿色安全云计算产业链,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中国数坝”。四是积极培育通用航空产业。适应冬奥会对通航产业的需求,充分发挥延庆、张家口区位和空域优势,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发展无人机等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延伸航空服务产业链,满足赛事转播、应急救援、公务出行、休闲旅游等多样化航空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三点基本结论:一是京张冬奥产业带的建设将促进京张协同,进而起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作用;二是考虑到冬奥经济的周期性和冰雪产业的季节性,应努力在京张冬奥产业带建设中,建立起“跨四季、全周期”的冬奥产业多元发展模式;三是在京张冬奥产业带建设中,构建以冬奥为品牌、以冰雪产业为核心、以四季运营为特色,并与优势衍生产业和关联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冬奥产业体系。
依托京张冬奥产业带,进一步促进北京、张家口两地就冬奥产业展开全面合作,特别是考虑到两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差异,探索围绕冬奥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融合的有效模式。加快形成以中关村数据研发、张北数据存储等上下游环节贯通协同的“大数据产业走廊”;持续推进京张绿色制造、新能源汽车行业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怀来分园、顺义科技园怀来高技术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助力张家口产业转型升级。开创京张两地形成优势互补、梯度合理、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