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国情怀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

2020-11-26 09:12安徽省广德县实验中学刘万勇
中学政史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鸿章家国情怀

●安徽省广德县实验中学 刘万勇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所谓家国情怀,是指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表现出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文化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情感等方面的内涵,实现历史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现实生活,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客观现实。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加之古今变迁影响,很多高中生不能精准把握历史学习内容,最终影响了历史育人价值的实现。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就必须深度研究教材,发现历史事件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感同身受的真切体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家国意识。

在生活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过度推崇西方思想,对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不理性认知,这显示了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缺失。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寻找一些本地社会的变迁资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现在等不同历史时期本地社会生活变迁,如房屋由土石结构变成了高楼大厦,道路由狭窄小道变成了宽阔街道,交通工具由自行车、电车和人力车变成了私家车、汽车、高铁和飞机,等等。通过本地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同我国的社会制度,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巧妙设计问题,融入家国情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道德冲突设计问题,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在思想道德上走向高尚,从而不断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有关祖国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道德冲突:你是否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结合知识经验,学生纷纷表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认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些观念是学生对于祖国统一的浅层认识,表明了学生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然后,教师顺势启发学生思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现在要收复台湾,你能做什么?你应当怎么做?学生忍不住思考:如何维护祖国统一呢?这时,学生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紧接着,教师提出道德伦理冲突:面对台独势力,一些人大肆举行游行示威,还发生了暴力事件,对群众的正当权益造成了损失。你认同这些行为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借助一些问题,让学生陷入道德冲突。如此,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是肤浅的想法,而是深入心灵深处的慎重思考,思考如何理性爱国。

三、借助文本挖掘,培养家国情怀

虽然高中历史教材具有天然的家国情怀内涵,但是,教师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借助文本挖掘的方式,寻找符合学生心智特征、思想特点和情感深度的有用文本,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体会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进而构建润物细无声的家国情怀课堂。

例如,在有关甲午战争的教学中,难免会提到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立足李鸿章,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你认为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带头人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者?针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联系中国近代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比如,有的学生说李鸿章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帮助,对李鸿章进行了正面评价。有的学生认为李鸿章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勾结,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收受外国人贿赂,是历史罪人,从反面评价了李鸿章。有的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李鸿章进行了评价。这些评价,既包含了学生的思考认识,也体现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当重视家国情怀教育,借助生活化、问题化、多元化的教材解读,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家国情怀意识,让学生以建设祖国为己任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李鸿章家国情怀
李鸿章的尴尬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李鸿章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