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城郊第二中心小学 吴 成
“听”是语言积累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周围的人说什么,怎么说,在不经意间,都会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记忆并模仿。有鉴于此,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做教师的对自己的日常语言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规范、严谨、具体、生动等等。教学中,笔者的做法如下。
(1)说普通话。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也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时,我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常说普通话:朗读课文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要用普通话,在学校里要说普通话,要具备用普通话翻译方言的本领。怎么学说普通话呢?听听教师怎么说,听听播音员们怎么说。如此坚持下来,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说普通话的好习惯。说话时,会思考怎么用词了;写话时,会琢磨如何更准确地去表达了。
(2)说漂亮话。这里的“漂亮话”是指好口才。与学生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话说好,说得严谨,说得漂亮,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读经典书。古今中外,经典书籍数不胜数,其中内涵十分丰富,“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这些,不读,不记,怎能信手拈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同时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
近些年来,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每所学校都拥有了像样的图书室,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发动学生看,给时间让学生看。看完了还要谈收获,大家畅所欲言,其乐融融,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
俗话说,读不如背,背不如抄。仅仅“读”不行,还得多做摘抄。摘抄好词佳句,摘抄优美段落,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这些都不失为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1)自由摘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抄写,释放个性,激发兴趣。
(2)“抄”“写”结合。例如,摘抄十个好词,并选择其中的几个写几句话;再如,抄写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自己也试着仿写一段等等。“抄”与“写”相结合,“写”的内容又不多,以少求好,以点带面,培养写作能力。
(3)摘抄欣赏。抄写,不能一抄了事,尤其是一些整篇的文章,要带领学生欣赏,品读词句,厘清脉络,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积累经验。
(4)摘抄比赛。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工工整整地摘抄文章,再配上精美的花边和插图,张贴于班级“习作园地”内,让学生共同欣赏,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学习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抄”的目的是学会写,反过来,“写”又能促进语言的运用与积累。现实中,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但又不得不写作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如何让学生摸着“写”的门道?教师要有点耐心,有点策略。
(1)教师勤“下水”。和学生一道写作文,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真真切切的示范写作中学习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技能与方法,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
(2)学生勤练笔。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是一个底限,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但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注意,练笔形式多种多样,一篇文章是练笔,一个片段是练笔,一则广告语也是练笔。
(3)善挖闪光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被人欣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写出的东西肯定存在问题,我们不能揪住问题不放。本来就不爱写作文了,你再批评,再否定,越发糟糕。恰恰相反,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都要不吝赞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榜样来带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张贴于班级“习作园地”内,让学生多看一看,多学一学,以此来激励学生,争取自己的作品“上榜”。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言的积累也无捷径可走,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然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做,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
(1)心动。作为教师,不能总是埋怨:学生语言太贫乏,口语表达能力差,作文总是写不好……我们也曾经是学生,我们是学生时也许同样如此。困难面前想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2)行动。心动不如行动,知易就怕行难。学校、家庭、工作、生活,任务也许艰巨,压力也许很大,但教育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