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姜美蓉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实现写作教学转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质量,是当前小学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学习共同体理念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写作共同体的构建,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其写作信心,提高其写作效率。
写作共同体来源于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学习共同体思维是从杜威的“学校即生活”这一教育理念中得出来的。强调建立学习共同体,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构成一个团体,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关系。
写作共同体是以写作教学为目标,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写作团体,彼此交流协作,实行动态化的评价、公平性的交流、民主化的沟通,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的教育形式下对习作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具有共同性、分享性、相互性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发展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新模式。
写作教学是语文交际教学中的书面表达形式,它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更是学生自内而外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班级中构建写作共同体,应以教师为共同体的引领,学生为共同体的成员,建立相互尊重、公平交流、相互信任的平台和立场。通过互动交流、彼此协商,师生、生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行共同学习,这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应该扩充对话的内容和媒介,将写作的素材、主题、思路等作为谈话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并发挥写作共同体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
例如,在《有你真好》的写作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在“有你真好”这一写作任务的引领下,形成强有效的写作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融入,在师生对话中形成新的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形成更好的写作思路。
一个成熟的写作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有着完备的、详细的且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约定俗成并逐渐形成的被学生和教师共同认可的约束个人行为且满足个人知识需求和情感需要的行为准则。这样的行为准则可以被共同体中的学生所信服,进而更好地遵守。
例如,在《写作品梗概》习作教学中,首先,教师作为共同体中的引领角色,应该对写作方法、写作手法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作为学习者,对教师讲解的写作方法进行记忆和了解;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此习作进行商讨和研究,将习作应该注意什么,写什么内容,利用什么写作手法进行研究。每名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商讨,其他成员给予可行性意见。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每一个个体在相互协作中都能增强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提高的写作氛围和行为准则,自觉承担自己的角色,对自己负责,对共同体负责。
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作文修改和评价居于重要地位。针对一个作文主题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并不代表着任务结束,还要对作文进行补充和修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评价模式的更新和改变,从而在这种积极的评价中,促使每一位共同体成员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写作共同体的理念具有开放性,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模式应该是动态性的。
在写作共同体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应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采取分层教学的理念,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在这种鼓励和肯定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写作信心。
积极的生生评价能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共同体所营造的是一个共同提高、相互协商交流的学习环境。在写作共同体中,学生针对一篇习作,相互协商、合理分工,对他人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承担起共同体的责任,实现每一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写作共同体中,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学生在这种不同的评价主体中会获得不同的修改思路,完善具体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写作共同体的出现,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小学写作共同体的构建是扩展写作空间,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写作共同体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写作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表达真切感受,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更能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