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实验学校 肖元凤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充满着阅读学习的挑战,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他们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合理地挖掘部编版语文教材,带领学生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由各大优秀作者编写而得的,其中蕴藏着的写作手法符合小学生现有的阅读、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理解其写作手法,掌握并应用于阅读和写作。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找出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学生在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会发现通篇作者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豆荚里的五粒豆描绘得有板有眼,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有情感。同时,作者在描写五粒豆离开豆荚前所想要去到的地方与离开豆荚后产生的经历进行对比,突出了最后一颗豆不骄不躁的优秀品质。不仅如此,作者还用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书写了通过豌豆的成长让小女孩的身体逐渐好转的故事,表达了“生命是充满无限生机且难能可贵的”这一中心主题。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学生在找出写作手法的同时,也对其应用到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学习和掌握。
在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分析中,学习写作手法能让学生在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提高其自身阅读能力,并且会比教师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来得生动有效。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由于自身储备的知识不足,总是走马观花地翻阅,阅读结束后也不能对文章中优秀的语段做出点评。这样的阅读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梅花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自己有所想法的语句或段落进行评论分析,以达到对学生文本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我”在弄脏墨梅图时慈祥的外公严厉训诫母亲中感受到外公对墨梅图的重视与珍爱,在读到外公因“我”即将回到中国而饮泣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外公那一颗想念故土的心。由此,学生不难看出那幅墨梅图是外公在国外怀念祖国时的寄托。同时,教师在文本鉴赏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优秀段落写作手法的分析,提取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可以锤炼提高自身的文本鉴赏能力,从而在阅读时做到精心、用情,进而达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篇文章的重点便是其中心思想与情感,学生只有在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将一篇文章理解透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对文本的中心情感进行挖掘,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在《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我”的心情从满怀期待到焦虑兴奋,再到委屈自责失望,最后彻底失望这一变化中体会 “我”在那个星期天内心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心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作者对环境、天气的描写中暗示那个星期天“我”心情的变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暗示下通过对“我”一天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挖掘到“我”是一个乖巧懂事、懂得体谅母亲的孩子,但是在这样的懂事背后,也描写了我对母亲一天行为的失望。通过对文章行文明、暗两条线索的探究,学生可以轻松体会到作者的意图从而挖掘出文章的中心情感。
为启发学生挖掘文中情感,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线索进行寻找分析,以帮助学生快速领会文中的中心情感。
为了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能轻松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层层递进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例如,《匆匆》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通过直接阅读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与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文章相关问题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如问学生:“你了解朱自清吗?”这个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拓展学习中进入阅读思考状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一个自然段段落大意的提问,让学生逐步进行段落学习与思考,让学生在与教师的讨论中体会作者面对流逝的时光内心的惆怅与感伤。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该用什么语气朗读才能强调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如此针对重难点提问可以强化学生理解该散文的中心主题是旧时代年轻人在醒悟了之后又对未来感到无措恐惧的复杂心情。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课后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感悟,进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为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手法、段落鉴赏、挖掘中心情感、问题阅读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做到自主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