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2020-11-26 07:40:35白金军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分层物理

白金军

(甘肃省镇原县殷家城九年制学校,甘肃 镇原 744513)

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思维模式等主观因素,但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等。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存在明显差异性的学生实施教学,容易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不易于充分开发学习潜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较好地平衡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本文基于分层教学的优势,对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及潜力,把学生合理地分为几个群体,对不同的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地区差异问题,辩证地处理课程教材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辩证处理课程的选择性与共同基础性的关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发挥最大潜力。传统教学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弊端,不能处理好学生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性。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渐明显,物理水平也出现了分层。因此,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分层教学,能在满足高效教学的同时,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2.教学服务学生,适应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也应该有差异。教师的“教”要去适应学生的“学”,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层,所以教师的“教”也应该通过分层教学来进行。

3.促进学生发展,充分发挥潜能

课堂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激发。教师不能对学困生置之不理,也不能抑制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兼顾两者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1.充分了解差异,合理进行分组

教师应通过对班级全体学生智力、物理成绩、技能、心理、家庭、在校表现等方面的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划分层次。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个体差异,切勿公布各层次学生的名单,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和谐、平等、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进行“电流电阻”实验教学的时候,对于实验操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可主要辅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让他们学会操作控制电灯的开关,而对于实验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实验难度,指导学生完成将串联电路转变为并联电路,并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运行。

2.从实际出发,遵循课程标准

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考虑到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从基础抓起,使他们在掌握基础技能和熟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大课程难度,可以把整个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分目标,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达到课程要求;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优”上,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深化与拓展,允许其超进度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潜力;而对于占学生大部分的中等生,教师既要重视其基础,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提优”。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习能力较强、基础扎实的学生明白欧姆定律的由来、公式的适用范围及本质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难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公式的使用范围,能够使用其公式解决一般难度的问题;而对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记住公式,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基础习题。

3.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要合理应用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分层。首先,从教师的备课阶段就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及方法都必须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按照“分层自习→集体授课→分层提问→分层指导→分层联系→集体归纳”的流程开展教学,在分层的同时兼顾整体性,做到“分而不散,合而不死,环环相扣”。这样,不仅能够把预习、教授、提问、答疑、辅导及总结等教学过程完美结合,而且能很好解决各层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4.分层设计作业,兼顾各类学生

在教学中,课后作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应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降低选题难度,以考查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题目为主,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小题或者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作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等生,主要以巩固基础为主,让他们通过课后习题掌握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目前的学习水平,以拓展题目为主,让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压强”时,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课后作业,确保该部分学生充分思考,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让他们能够使用压强公式解题即可。

5.采用分层评价,整体全面考核

现代教育观要求整体全面、客观公正、有特点地评价学生。首先,要整体全面地评价。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查,既注重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将学生的成绩与其对应层次的教学目标相比,按照学生提高的幅度进行评价。再次,要有特点地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综合评价,改变以往“只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评价不是看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自信昂扬、奋发向上。

三、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因材施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指导不同层次学生完成自身目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分层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有趣的分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3:32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19期)2016-08-10 16: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