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逍遥路小学 陈雅茹
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高效教学视角下,语文教师要针对美育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立足实际找出当前美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美育教育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使美育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目的。
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智育教育上,一心追求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在美育教育方面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美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未采取实质的行动。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如劳动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人生美和自然美等,在美育教育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些美育元素全都挖掘出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然而,就现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只专注于语言美的挖掘,语言美成为审美教育的唯一对象,其他的美育对象未被挖掘出来,导致整体美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美育教育中,教师主要扮演指导角色,指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然而,在小学语文美育教育中,教师先入为主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点说,在指导学生欣赏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的时候,教师通常将自己的感受先说出来。教师的言论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审美产生影响。所以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空间也因此受到限制。
要想新课改精神能够深入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获得全面发展,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要想美育教育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如果思想上没有重视,也就不会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这样,美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新课改要求,明确素质教育内容,认识到美育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做到工具教学和人文教学的统一。换言之,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要将美育教育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成为课堂教学中必须予以落实的教学任务之一。只有这样,美育教育的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发挥。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词之前,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当综合教学目标,将人与自然关系、环保、家庭伦理、思乡情节等人文内涵渗透其中,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认识到大自然与大类生存之间的关系,感知亲情的温暖与可贵等。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语文教师要努力将其挖掘出来。换言之,为了提升美育教育实效性,教师要将语文教材中隐藏的丰富的、深刻的、理性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充实的审美对象一一挖掘出来,带领学生充分感受美、体验美,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等这类物我合一、有景有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展示西沙群岛、桂林山水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自然美、情境美,以此陶冶学生美好的心境。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这类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进行斟酌、品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凸显出山的高,而“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运用得也非常妙,它将瀑布化动为静,塑造出一种立体的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除了自然美、语言美,教师还可以立足文本,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美、和谐美等,通过丰富的审美对象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以此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清楚定位好自己和学生的角色,不能再让先入为主的现象发生。换言之,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要先行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欣赏、品味,教师再进行纠正、补充。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在美育教育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法,即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讨论、鉴赏。一方面,学生年龄相仿,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几乎一样,在交流的时候处于平等地位,不仅更愿意开口,而且能够撞击出更多的火花。另一方面,学生的人生阅历、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在鉴赏一篇文章的时候,站的视角不同,获得的审美体验不同,进行小组交流可以让学生彼此借鉴,这对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不断呼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既要做好智育教育工作,还要给予美育教育应有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审美对象进行丰富,以此增强学生美的体验,教师要清楚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交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通过这些途径弥补现下语文美育教育中的不足,以此提升美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