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丽华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山东省教育厅已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成果。
《指导纲要》阐明:“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渗透的整合研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科学意义。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段落,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词句,有很多描述祖国壮丽山河的语段,有很多述说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章节,以上种种文章都需要学生去发现它、鉴赏它,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主要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小学生更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因为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汉字,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最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可以汲取文章的精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篇文章时,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语句优美、辞藻华丽、内涵深远,如果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会让学生记住其中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应用即可,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不会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我在带领学生朗读过课文之后,会开展“演讲比赛”阅读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弄明白作者的情感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在演讲的时候不需要全部读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能在演讲之后对自己挑选的部分进行解读。学生在积极地阅读课文、欣赏课文中,都能争先恐后地举手到讲台上演讲,分享自己喜欢的章节,也正是通过这种阅读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应用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世界融会贯通的时代,对个人而言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所以,从学生时代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每一个学科都要肩负起这个教育使命和担当。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小组学习实践活动,感悟到团队合作的无穷力量。
例如,我在讲解《嫦娥》这首古诗时,组织开展小组互助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个人一组,由组长分工,主要工作是翻译、查典故、整理知识点和挖掘创造背景。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都能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小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团队合作力量的体现。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感受、理解、认识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这也正好是学生间交流意见的大好时机,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狭隘,学会尊重他人,从而培养他们团队的合作意识。
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真实生活的描述或者是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感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更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带着课文内容走入社会,走进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组织了一次“走进大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我带着学生到学校隔壁的地质公园,引导学生看一看大山、河流,告诉学生祖国还有许多风景,像桂林山水一样的壮丽河山数不胜数,这些都是祖国宝贵的自然财富,都需要我们去爱护它、关注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更多了一份崇敬和自豪之感,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进一步点燃和升华。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而是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能有进一步的体会,也因此能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践行《指导纲要》的有效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能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