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音乐”的发展路径
——以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南狮”为例

2020-11-26 07:45宁海天
体育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宁海天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和载体之一,它由众多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组成,包含了不同区域间的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具有丰富性、包容性、共享性的特质,并有着重要教化价值,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文化支持,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传统体育如何继承与创新,在创新发展中建立起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个发展民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角度,重点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音乐”领域的探讨,为“南狮”创新发展做新的思路。

1 当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发展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被提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重要的地位,特别突出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在文化繁荣、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体育迎来了重大挑战与机遇。构建民族体育理论系统,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模式创新发展是现代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新的目标和要求。一方面,保护继承和优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依然是其发展方向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更多发展空间越来越成为探索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1.1 坚持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核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加以研究和透视,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改造,才能更加理性化地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2]。民族传统体育有极强的精神属性。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意义,体现着该地区人民的共同价值观,有着重要教育价值。近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现代体育竞技思想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民间传统体育产业中运动形式与文化内涵缺乏有机整合现象的影响,其主体价值功能的文化性逐渐被淡化。由于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用研究不足,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具体创新发展方向不明。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价值缺失,只有不断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才能为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文化支撑,明确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

1.2 坚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文化各异,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然而,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各民族的长期历史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特文化传播方式,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内化作用占据主导而外化作用不断减弱的现象。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间的传承的内化发展往往因为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而造成单一化的内容形式和有限的受众群体,这些因素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而在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全球文化共同体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都使过度内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带来较大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强烈的地域风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而民族传统体育广泛的国际化传播也同等重要,如何在保有原先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推广,满足现代人群审美需求,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议题。

1.3 坚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久远,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武术、舞龙、舞狮等逐渐在国内活跃起来,尤其是武术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发展出现了断层。现代体育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演化和进步,适应开放的生存发展环境,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娱乐和审美的需求,而我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发展进程缓慢,未能在新的时代扩展新的发展模式,不少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开始出现发展式微的局面。因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4 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领域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迁,文化科技的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传统体育的功能和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延伸,它的发展早已不仅局限于“体育”的属性认识与归类划分之中了,“从产业结构来讲,民族体育项目已经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早已融入到了整个社会经济之中,开拓性、创造性已经成为了它新的生命力”[3]。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实践应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文化共融的时代背景下找准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积极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沿着多元化、复合型道路进行实践和创新。因此,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学科或产业的多元化共生发展能够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研究,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外延,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价值,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受众群体,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交流,从而更广泛地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内涵,更大化地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能性。

2 “民族传统体育+音乐”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我们常说“文体不分家”,体育是身体的运动,音乐是声音的运动,体育运动有着复杂多样的视觉形态,音乐则是最美妙的听觉艺术,当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体育运动的“形”溶入了音乐艺术的“声”中,呈现出更加鲜明、完整的艺术性,传达出更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二者作为最具感染力的文化组成部分,都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与思想、精神和灵魂,有着天然的内在共同性。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也是体育与音乐本质上的共同追求。

近年来,体育学与音乐学的不断相互交融与深化,“体育 + 音乐”这一交叉领域作为新的学科领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随着音乐融于体育的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音乐艺术对于体育运动的辅助推动与良性影响日益凸显。从体育学科的角度讲,体育运动中的音乐艺术形态无论对体育参与人群的体验,运动训练、健身休闲项目丰富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在艺术体育项目中,音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些竞技体育项目必须有音乐伴奏,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竞技健美操等等,体现体育项目的竞技性以外的综合艺术性,并通过音乐激发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情感表达。再如武术运动中逐渐丰富的音乐形态,将无声的武术运动与有声的音乐艺术结合起来,增强了武术运动本身的色彩性与观赏性,进而有助于中华武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还有,竞技体育赛事中,具有激情奋进的音乐更够很好地将运动员、观众与竞技运动本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配合运动赛事,将观众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烘托比赛场面,增强各方的参与感等。如奥运会主题曲、足球世界杯主题曲等等,都成为影响世界的精品,为比赛增色。

体育运动与音乐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是具有深度和层次性的,体育能够充分发挥与利用音乐的艺术性与创造性,音乐能够更好地为体育活动呈现体育精神,丰富体育形态。其二者无论形式或内在的结合都将更大范围促进着双方的优化发展以及更大限度发掘着双方的发展空间。

因此,讨论与探索“体育”或其下位类的“民族传统体育”与“音乐”的共生发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音乐”这一新领域的研究能够拓展体育与音乐各自领域的发展空间与路径,推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深化体育与音乐的交叉学科研究,促进体育与音乐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等等,并“在实践上提供体育与音乐活动的新形式、新创意,为发挥体育与音乐的现实价值创造条件”[4]。尤其传统体育音乐相对粗糙,甚至缺位情况下,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尤为突出。

3 “南狮+音乐”的发展路径

南狮,也称醒狮(或岭南醒狮),起源于佛山南海区,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演练技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具有健身娱乐、教育、表演、竞赛等社会功能。南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岭南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对它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意义深远。

3.1 南狮中的音乐元素

融合了武术与舞蹈的南狮是一种有着激烈的竞技性且极富特色的审美活动形式,其表演内容是由狮头狮尾各一人,双人配合,密切合作,通过复杂的高难度动作来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呈现出一个威武彪悍、活泼俏皮、夸张浪漫的艺术化的狮子形象。南狮的比赛和表演精彩激烈,岭南人通过舞狮表达对节日的欢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乐观奋进的精神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从很早开始,舞龙舞狮活动中就可见音乐的影子。《唐会要·卷三十三·讌樂》载:“自周、隋以来,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5]《唐会要·卷三十三·清乐》载,唐代舞狮时所用之《太平乐》“每奏皆擂大鼓,同用《龟兹乐》,并立奏之”[6]。在现代南狮运动中,无论是在民间活动或是竞技体育,以锣鼓为主的音乐伴奏早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南、北,舞狮,表演都是主要以锣鼓进行伴奏的。由于舞狮的两位表演者在狮披内难以通过交流来协同复杂的步法,往往需要依靠锣鼓的节奏指挥同步,传统舞狮的表演有一个几人或几十人的锣鼓队,锣鼓齐鸣,响声震天,热闹非凡,鼓乐伴奏根据舞狮步法组合切换,灵活多变,舞狮动作身法与锣鼓伴奏紧密贴合,达到形态与声音和谐一致的效果。在空旷区域,用锣鼓伴奏显示其气势,可见,在舞狮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音乐始终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带来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南狮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它的推广与普及,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要与多元化审美,坚持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南狮运动的多维度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以南狮为代表的岭南传统民族体育必须要以创新作为其拓宽生存空间,多元化推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形式、艺术价值等方面深入探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才能使之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3.2 “民族传统体育+”领域发展的新路径——艺术化的“南狮”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革,文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带动着新兴文化产业的萌芽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内涵、意义与价值在不断的丰富与延伸,它逐渐与社会人文发展趋势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并开始向“体育”属性之外的领域发展扩张。我们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其“体育”的属性,也必须同时聚焦于它所体现的更广义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因此,探索民传统体育与其他学科或产业的多元化共生发展之于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领域发展要充分结合并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南狮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音乐的元素在南狮体育运动中存在已久,虽然以往南狮中的音乐只作为南狮民间活动或体育竞技中的辅助角色,但却不能否认,南狮与音乐有着长期合作的实践基础,南狮与音乐的结合能够得到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的更加鲜明丰富的综合艺术效果。因此,创造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音乐文艺作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化是多元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可行的发展方向。目前,最重要的是花大力气组织创作一批有南狮底色、有广东特色、有广州味道的音乐力作,唱响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西班牙斗牛曲,春晚华阴老腔与谭维维结合,都是现实的成功案例。

2)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化发展,离不开承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艺术作品。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艺作品是民族传统体育艺术化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新领域的探索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艺术化作品开始呈现于舞台之上。比如舞剧《南狮梦》《醒·狮》及电视文艺节目《百狮贺喜报新春》等等。

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借由艺术化的舞蹈动作来演示“南狮”的运动形态;在作品编排上表达着“南狮”主题的相关人文故事和文化背景;融合广东音乐、粤剧等具有鲜明岭南音乐文化特征的音乐元素来进行主题音乐的创作;结合舞美、道具、灯光、服饰等现代化手段对整体艺术作品进行视觉效果的丰满与润色;并通过舞台、网络或电视等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传播,达到了宣传“南狮”主题文化的良好作用和效果,进一步开发、整合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和岭南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拓宽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着它们的民族文化纽带作用,体现着“民族传统体育+艺术”的多元文化形式融合发展的新领域。

尽管从形式上看,“南狮”的艺术化形态已经超越了“南狮”体育运动的本体,但它在其内容上却深深地折射出南狮体育运动极具特色的美妙形态与和文化精神内涵,呈现出精彩纷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综合艺术效果,体现着“意化”的岭南民族文化精神图腾,表达着鲜明的岭南文化符号。

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化则是体育学科与音乐学科相结合、继承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精髓与拓展多元文化色彩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化艺术表现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共同生发;促进体育艺术文化新领域的开发,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打造文化共同体与城市体育文化名片有积极意义。

3)除了与音乐艺术层面的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还可以寻找更多的融合方向,比如与文学艺术结合,创作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比如与传媒艺术结合,创作更多以民族传统体育为题材的纪录片、电视节目、影视剧等,谋求多种发展路径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社会性与多样性,通过艺术加工,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丰富的中华文化特色变得更加鲜活和具有时代气息,为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