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娇山湖校区 郑宏娟
近年来,提倡国文学习的导向日渐盛行。现阶段,大部分语文老师反映培养学生的兴趣愈加艰难,作为课本、学生两者之间文化传递者,担子越来越重,尤其是在没有良好问题意识、不了解国文学习重要性的小学生的群体。为解决课堂尴尬、教学效果不良的严峻形势,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笔者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做出研究。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自言自语地说完了一节课时,期间毫无课堂的趣味性可言。语文阅读的学习本就是一个沟通的环节,只有老师的话语权,学生的观点得不到表达。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课堂的节奏气氛带动是体现一个老师综合素养的关键。教学不是讲书,不能一味地把知识灌输出去,一味地只顾着自己说话是不可行的。有个别老师还存在着抛出问题自问自答的习惯。根本不给课堂上的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师生之间一旦出现灌输的形式,学生就会失去自主思考的习惯,教学的效果不如人意。
因为语文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对于一字一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存在着一个班出现多种理解分歧的情况。老师既要对广义理解的同学表示肯定,还要对狭义理解的同学给予支持,开放学科就要做到博采众长,给学生平等的对话机会。多持鼓励状态,多让学生敢于发言,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上课之前,不做备课准备。课堂上,因为自己水平的原因,不能详细、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与之交流,从而让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通常老师是以自己为课堂的主题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已。这个时候,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带动者,教师应当放慢讲解的速度,在过程中多穿插问题,多问问学生听得如何、是否理解。在学生精神涣散的时候,可以停下讲解,运用语言的魅力,制造一下小幽默,缓解课堂气氛。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和学生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降低学生对于老师的畏惧,从而得到更多真实的反馈,学生就会自发地投入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中,跟上老师的节奏。
小学生因为对社会认知不全面,对新鲜事物总保持着好奇的心态。头脑里总是装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独特心态用于教学手段。教师要学会抛出一些相对基础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会自发地进行头脑思考运动,渴望得到解决方法。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思维解开难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发性学习思考。
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引、带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之间交流是各种想法、各种理解的交汇,是各种各样创意、想象力的来源,这种情况下明白的感悟、道理会更加深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不定标准答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展开学生想象力,学生会更快地融入课堂。
比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遍阅读,了解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哪些妙笔生花的句子。第二遍,概括课文的大意,在课文旁边批注出来每段的主题,课文给你的启发是什么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只要学生仔细阅读就能在文中找出答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继而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语文阅读课堂的能动性。最后,教师再发言,说说自己的意见,给不懂的学生提供帮助。
教师是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要做到师生之间良好的有效沟通对话,教师必须增强自我综合能力,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因为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否也是课堂有效进行的决定部分。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自己的姿态降低,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带领着学生一起来进行问题的探究。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现了小学课堂教学魅力的独特所在。
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旨在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阅读理解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修得优雅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充满了挑战,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面上需要长久的贯彻、坚持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