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中心小学 许昌琴
写话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根基,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让学生把写作的根基打牢呢?
在课堂上,束缚学生写话手脚的绳索,主要是教师掌控着课堂话语主动权。写话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方法、写作的内容都做了预设,以至于学生在立意、谋篇和评价上都没能占到一席之地,更有甚者,连好词佳句都拟定好了。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成为教师心中那个模式化的学生,以至于在下一次写话时,学生不会写、写不好,渐渐地不想写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所以,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放开胆子写话,放松心态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情感体验,不设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感到写话表达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例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村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的前两句写了二月江南醉人的春景,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放学归来,趁着春风放风筝的画面。在引导学生看图说画面的时候,我把说话的权利放手给学生,古诗中描绘的场景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放风筝的场地会在哪里呢?小孩子会怎样放风筝呢?他们会相互说些什么呢?放风筝的心情如何呢?还可以问一问,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基于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畅所欲言,仿佛图片上那个放风筝的孩子就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学生放开胆子说话、创作,学生兴致勃勃地诉说着自己的创意、感受,“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语言潜能在无形中得到激发。
当前,小学低年段学生“不爱写话,怕写话”的现象依然存在。或许,这与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有关。例如,把写话描述成艺术殿堂的珍品,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堂上一味地从技法上教授学生,学生成了学习技能的工匠,长期不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无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段写话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曾有教育家认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就在他的肚子里,所以不需要虚构什么,胡乱编造什么。而写作教学的要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肚子里的源泉,并将它们表达出来。”当然,学生肚子里的源泉与学生的阅读过的书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有密切关系,暗含着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值得被拿出来诉诸笔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写他们的“有”,为写话注入生活的“活水”,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融合,彰显小小生命的活力。
例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看图写话《半个蛋壳》,我曾这样设计教学:“你们会用鸡蛋壳做什么呢”“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如果你们就是故事里的小虫子、小蚂蚁和蝴蝶,和小伙伴玩转蛋壳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想要调动学生的“所有”,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那么,我们想要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意愿才会慢慢实现。
高尔基先生曾说过:“形象的文学技巧的创造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也不是无坚不摧的,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冲破这一壁垒。”低年段看图写话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部分学生看图之后急于下笔,写出来的话语不能很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在看图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得看图的目的就是写图。其实学生的世界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想象是最生动有趣的,因此,教师应当用好这一点,在学生生活经验、心理感受与对应的教学内容之间搭建桥梁,鼓励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使画面中的人物开口说话。
例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讨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句子、看图、想象人物的表现。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走在绵绵细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胆小害怕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呢?雷锋叔叔“抱”的情形是怎样的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这样设计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本角色中,启发想象,揣摩课本角色的动作、语言和声音。如此一来,一幅静止的画面就在学生的想象中变得有声有色了。
综上所述,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若能在解放学生的手脚,深入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的想象方面调整教学策略,对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