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广
(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化处,哈尔滨 1500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业务如何与信息化相融合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高校后勤业务比较特殊,它包含的业务几乎涵盖高校所有业务,涉及人事、财务、物业、办公、住房、场馆、会务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广,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如何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标准的后勤信息系统成为高校后勤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很少有高校对后勤信息化进行整体设计,后勤集团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使用了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和管理工作,缺乏一套完整信息系统体系,在引进管理软件时往往只考虑了与自身部门有关的工作需求,造成各管理系统不统一、不规范,最大的问题是“互相不兼容”。从目前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但目前多数高校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1],更没有分步实施计划,造成信息化建设工作想干却不知从何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混乱局面。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后勤管理运行机制[2],信息资源必须来自实际管理运行并为管理运行服务。高校后勤运行管理多数都是条块结合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职责、提高运行效率,但也会存在人员冗余、岗位重叠等问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甚至会产生制约作用。
多数高校后勤都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所建信息系统彼此独立,相互不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有些信息资源不全面,有些信息资源多次输入等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如果监督不力,就容易出现失误,并直接影响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因此,必须努力做好高校后勤管理的监控服务工作。
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将学校各类服务相整合,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便捷应用的过程。为方便用户使用,需要建设一个系统平台,在平台上展示各项服务功能,用户登录平台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服务项目。
对于用户而言,校园生活服务不仅仅是与后勤集团相关的餐饮、公寓和物业服务,还包括体育场馆使用、医疗健康、车辆服务、网络服务、校园安全等多项服务。后勤信息化建设前期应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充分论证与用户相关的各项服务职能,以后勤集团为主体,同时整合学校多个部门的服务职能[3],建设功能全面的服务保障系统。
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必然与其他应用系统以及学校基础数据库存在数据交互。服务信息化平台应包含与后勤工作相关的完备的数据平台,包括准确的学生、教工、房产、财务等信息,并符合学校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实现信息高度共享。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后勤正常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后勤的正常运行管理进行,并随其调整而调整,通过信息化优化原有管理工作流程,不能脱离后勤实际,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应该满足师生及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服务功能应覆盖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应以后勤管理处和后勤集团为主,其他部门共同参与,整合学校多个部门的服务职能于一体,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为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全方位服务[4]。
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将由多个子系统组成,采用多系统、多数据库方式建设[5],并集成于大平台。这样既解决了系统和数据的扩展性,又解决了现有系统的整合问题。系统架构主要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1+X”的架构体系建设;即建立1个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为其他X个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又要根据服务和应用业务的需要建立X个应用系统。
(2)整个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使用多层级的结构,每一层级根据建设思想建设本层级的需求,层与层之间和层内部之间尽可能降低耦合性。
(3)系统采用开放性、扩展性和适应性原则开发。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之上承载应用系统。
(4)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将是我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该系统必须实现和学校现有信息系统良好的衔接,并为学校以后建设的信息系统预留合适的接口。
(5)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如图1所示。
①用户层: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后,各系统根据用户需要设置访问权限。
②服务层:全校服务模块的数据来源于下一层的应用系统层。后勤及相关部门的公共信息、公共事务、公共资源等全部抽取到该展示层。
③业务层:包含了公共数据的管理和各个应用系统。所有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必须来源于公共数据库。该层所有的应用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服务。该层为系统展示层提供数据的维护功能。
④数据层:该层的所有基础数据应来于学校的公共数据库,并进行数据交互,其他应用数据库与学校公共数据库和学校其他应用系统数据库可进行数据交互。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应用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数据字典清晰可用。
⑤数据交换层:该层保证所有应用系统能进行数据交互,保证全校数据能与后勤数据进行无障碍交换。
⑥硬件保障层:保障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常运行。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底层数据平台[6]的建设以满足可共享性、可交互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原则建立,所有的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构成,而子系统应用的基础数据都来自基础数据中心的基础库。而整个数据平台与学校共享库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学校公共交换平台进行交互,保证了基础数据与校共享库的同步,也实现了后勤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业务数据根据需要进入校共享库,为学校其他部门或决策层提供数据积累。
从后勤信息系统建设功能角度分析,主要实现以下几种功能:
主要实现以下服务功能:餐饮服务、学生公寓服务、教工住房服务、车辆车位服务、报修投诉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场馆预约服务。通过集成的各类常用服务,使用户快捷、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各类信息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遇到问题的途径。
对现有管理模式带来的改变:提高部门内办公效率、增升各部门协作水平、推广办公信息化理念、完善学校应用系统建设和构建后勤保障体系。通过集成各部门的业务管理流程,实现大后勤、大保障的服务管理理念,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类管理分散,管理人员对流程和管理业务不满意的情况。
主要实现以下监控功能:服务质量监控、水电能源监控和财产物品监控。通过对监控功能的集成,解决目前各类数据不能集中展示,数据孤岛的问题,最终使所有数据进入全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全校性共享。
后勤服务系统充分利用资源和实现信息共享,为各部门和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学校各部门对后勤公共资源和信息进行统一的展示、检索和调用,避免了因信息滞后和沟通受阻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开展工作,最快捷地享受后勤服务。
后勤服务系统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实现与学校现有信息化平台的对接与整合,转变传统服务方式,实现综合性的学生管理、一卡通消费管理、信息管理等,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后勤服务系统实现拓展监控范围,加快监控时效性。从管理角度看,后勤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对后勤内部运行情况的监控,使学校领导和后勤领导及时掌握人、财、物等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详细描述了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平台化、数据共享的高校大后勤信息化建设思路,完成了后勤信息化的建设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