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礼
(甘肃省古浪县第四中学,甘肃武威 733100)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教师的工作相当复杂且有难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完成“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感悟,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多数教师依然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被动位置,使得他们缺少自主思考的空间。之后,教师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启发,相继提出“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揭示出,教育改革一直在积极探索全新且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迄今为止,大多数教师可以正确看待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公[2]。但是,多数教师并没有找到有效彰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单纯从形式上进行模仿。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和沟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实质上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只是单纯沉浸在热闹里,忘记了学习的初衷,还有些教师采取不当的教学方法,导致自身地位被弱化,课堂教学缺少有效性,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提升。
教学环境的建设体现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班风建设以及师生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学者把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师生关系等因素分成两大类型,即物理教学环境和心理教学环境。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如教学大楼、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设施等,后者则代表着主观的教学环境,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3]。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可以结合学生的意愿进行改造。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某外国语实验学校就非常重视班级环境的建设,会不定期组建相关评比活动。师生在相关要求下对班级自然环境进行建设,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张贴名言警句,以及用绿植来美化班级环境。实践证明,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里,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水平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还有些教师会把金鱼养在教室窗台上,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及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日常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摆放大量的文学书刊。课余时间,学生聚在一起分享阅读心得,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刻认知到学生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想法表示理解和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而不是强迫学生无条件地服从[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做出自我检讨,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展语文课程学习时,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充分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并不适用于现代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适时提出疑问,不带着困惑去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张晓风的《行道树》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大胆提问。本节课中,很多字词意味深刻,全由教师作答是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这时可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有些学生就问道:“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不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句话?”由此引发出学生的激烈探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番讨论过后,他们对行道树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进一步降低文章阅读难度。还有的学生提问:“在文章的结尾处为什么要刻意描写一个早起的小孩,而不是老人或其他人?这是笔者精心安排的吗,其用意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智慧,经过师生探讨交流后得出以下结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人类的讽刺,因为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类是麻木和冷漠的,只有孩子还抱有希望;这里其实寄托着作者的希望,希望孩子们可以爱护、珍惜行道树,热爱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成果,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敢于求新,结合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以《次北固山下》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一改往日讲解古诗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大意的方式,而从诗词情感入手,让学生结合诗词分析作者的情感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纷纷表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饱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教师接着继续引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就会回答是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诗里找到和思乡有关的内容,分析前半部分有没有相关的词语。学生不难分析出“客”字,继而深入了解诗人王湾的处境,深入学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蕴含哲理的名句,据此展开对这首诗的探究。这样能让学生由被动改为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散思维,拥有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智慧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