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银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东镇中心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600)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绘画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在绘画内容特点、色彩运用特点、构图特点方面,呈现出各自的不同之处。教师应抓住不同阶段幼儿绘画的区别,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更好地发展自身绘画能力。
小班幼儿已经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开始产生表现意图。“一形多意”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绘画特点,即圆形在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或在同一幼儿的不同作品中,都象征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涂鸦以“拟人化的表现”为主。许多事物在幼儿眼里都有一张拟人化的“脸”,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物体用不同的“脸”形表现出来,而且画的嘴巴大多都是向上的,但是当他们画不喜欢的物体时,就会在画出形状以后用乱线条遮盖以表达内心的不愉快。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中班幼儿的造型设计多运用图形,而线条相对运用得少。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为了使图像更加丰富和完整,已经开始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他们会关注和表现某个细节。
大班幼儿的作品开始有一定的主题,且所画形象都与主题有关[1]。该年龄段幼儿的作品不仅画面丰富,还会有一些简单的情节。
小班幼儿不受物体的固有色影响,会根据自己的喜爱、情感、情绪来进行选色。他们常常看到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来进行绘画。小班幼儿知道且能说出很多常见颜色的名称,并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图画,特别偏爱鲜艳、明亮的颜色,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
相比小班幼儿随心所欲的色彩运用,中班幼儿会按照物体的固定色着色。在颜色上,会尽量选择与物体颜色相同或相似的颜色。中班幼儿喜欢并认为漂亮的颜色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有一定的审美意识。选用颜色从无意识的多样化到有意识的联想发展,表现出他们当时的情绪。
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氛围,喜欢尝试使用多彩的颜色,喜欢色彩的联想活动。在色彩运用上体现出自己的构思和美感意识;色彩创作向重内容或重色彩的方向分化。
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常常将物体一个一个地画在纸上,且物体之间毫无联系。因此,其绘画具有“列举”特点。画的物体相互独立,且靠近纸的边缘。这是因为他们在画画时喜欢边画边转动纸张。他们仅仅是把一些印象深刻或者与自己有情感联系的物体一个个列举在画面上。
中班幼儿在构图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确定图像位置。他们会将比较大的物体画在画面中央。此时的幼儿能够根据整幅图的主体来确定一些填充物。他们会将填充物散点式地分布在主体物周围,并觉得这样能使整幅画更加丰满。他们把这些形象以排队的形式罗列在基底线上,形成并列式构图。他们已有了初步的表现欲,即使画中的形象与主题不相关。他们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但是开始试着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幼儿进入大班后,能够明白一些空间关系,也能理解其中的秩序。他们能用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形象的主次上,也能运用空间关系,以此形成主题和背景。大班的幼儿在绘画时可以将背景和主题相结合,开始有一定的主题,画面内容丰富,一些形象成为主体,另一些形象则构成背景,有了一些简单的情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展,幼儿已经开始能逐步控制手的动作,手眼协调,动作逐步精细化,手部的肌肉也能得到控制,对手指动作力度的提高也显得更为显著。从“无控制涂鸦”到“有控制涂鸦”,从以“动作”为主的绘画到以“想象”为主的绘画的演变,能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
幼儿最初的美术活动,是从色彩开始的。此时,幼儿初步形成了色彩感知,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但自主支配色彩的能力还是很差;同时,教师要注意这个时期,同龄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一般来看,女孩优于男孩 。
构图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在幼儿的绘画中,有着与线条、色彩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构图也反映了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年龄越小的幼儿绘画中,物体之间看不出联系,即形象之间相互独立。他们爱把事物画在画纸的边缘,或毫无目的地将空间填满。随着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绘画作品能够表达一定的主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空间感。
(1)对小班幼儿绘画内容的指导: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主动性,教授简单的绘画技巧,提高幼儿的绘画自信心。
(2)对中班幼儿绘画内容的指导: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选择的教材必须具有游戏性。
(3)对大班幼儿绘画内容的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开展活动和游戏,发散幼儿思维。
1.对小班幼儿进行色彩指导
根据该阶段幼儿对色彩的审美感知特点,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色彩,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对中班幼儿进行色彩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色彩,辨别基本颜色
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以先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再引导幼儿认识红、黄、青等12种颜色,然后让幼儿辨别同种颜色的深浅,这样他们就能运用相似的颜色来作画。
(2)鼓励运用简单的色彩进行练习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涂颜色,能够较准确地记住颜色的名称。例如,教师给幼儿讲了“花和蝴蝶”的故事后,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花,花朵五颜六色,但要根据故事中花朵的颜色来涂色,幼儿在涂色时,就会想到颜色的名称。
(3)引导幼儿观察实物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水果、动物及日常用品,绘画中颜色的选择要与这些实物相近,教师需要慢慢纠正幼儿对颜色的选择。
3.对大班幼儿进行色彩指导
(1)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色彩
同一物体遇到不同的光线和气候会形成不同的颜色。例如,有光照的地方,花的颜色就很淡,有阴影的地方花的颜色反而很深。当幼儿画橘子时,他们可能将橘子涂成一半橙色、一半绿色,有的橘子周围涂黄色,中间涂红色。
(2)鼓励幼儿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幼儿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将自己的观察、想象、个性、爱好相结合。
(3)通过欣赏感受大师的作品
在幼儿积累了一些构图经验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如马蒂斯、奥基弗、凡·高等的作品,从而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在欣赏和学习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色彩运用变得丰富多彩,慢慢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1.对小班幼儿的绘画进行构图指导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并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大胆地画下来。
2.对中班幼儿的绘画进行构图指导
引导幼儿多观察、多积累生活经验,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观察事物,比较事物的空间关系。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人物、交通工具、动植物、水果等图片,让幼儿进行构思。中班下学期,教师就可提供图片的一部分,如只提供一个小房子,剩下的由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添画。教师在指导时,应该让幼儿所画的内容和她的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相联系。
3.对大班幼儿的绘画进行构图指导
(1)创作情节画
中班幼儿喜欢用太阳、小树、花草、小鸟作为背景,只是简单地将这些画排列在画纸上,到了大班以后,幼儿所画的人、物能够围绕一个主题,且绘画有了一定情节,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所画的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在充分体验观察的基础上,借助绘画,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
(2)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
运用合成、连环画的形式构图。合成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包括点、线、面、体等)做有意义的联结,从而构成一幅完整作品的过程。例如,把废旧的报纸、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根据主题进行组合,并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画。连环画是指先由一幼儿设计一主题,如题目为“快乐的一天”,他先完成第一张画,然后由另一幼儿完成第二张画,再由第三个幼儿完成第三张……直到整套连环画完成。
综上所述,不同阶段幼儿绘画的特点有所不同,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特点,从绘画内容、色彩和构图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应充分尊重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绘画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