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 秦立新 周春华 田葵 李宝学 余辉山
(武汉市肺科医院放射科,武汉 430000)
2019年末自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传染性疾病[1]。新冠肺炎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但COVID-19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不易区别[4],而胸部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密度分辨率,形成图像为横断面,不会出现影像重叠等特点,现已成为早期诊断COVID-19及评价临床疗效的首选检查。自武汉市肺科医院作为武汉市首批收治COVID-19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以来,放射科技师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工作中。截至2020年2月29日,放射科累计为约2 500名COVID-19患者进行CT检查,目前科室所有人员均健康良好,无一人感染COVID-19。现将放射科CT室对COVID-19的感染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希望能给疫情期间放射科同仁们提供经验借鉴。
放射科为扎实做好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放射科疫情防控处置能力,通过现场培训、现场演示、录制演示视频等方式对放射科全员进行COVID-19的感染防控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标准预防、个人防护、手卫生等。同时建立巡查制度,科主任每天对COVID-19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增强放射科技师自我防护意识和疫情安全防控的能力。
放射科消毒措施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消毒剂使用指南》[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7]规定执行。①手卫生:执行6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及洗手时间至少15s。手卫生指征包括两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另外,增加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摘防护用品前、中、后;进食饮水前;便前、便后。卫生手消毒可用含75%乙醇/含醇>60%的手消毒液揉搓消毒,作用时间1min。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按照≥1.5W/m3标准安装[8],在无人时每天照射消毒3次,每次1h;MKJ4000-S2空气净化消毒机(检查室)、KJF-Y100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机(操作室、检查室之间通道)及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缓冲区)每天24h不间断消毒;消毒人员在无人时每天用500mg/L二氧化氯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消毒3次。③环境物体表面、地面消毒: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每天消毒3次。如果可见污染物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蘸取5 000~10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清除干净,再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应有专门容器收集患者的污染物,用20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 2h。④CT机消毒:可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对CT机进行擦拭消毒,不耐刺激的使用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9]。如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⑤CT操作室:可用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桌面、电话键盘、电脑键盘、鼠标、座椅等进行擦拭消毒。如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0]规定,放射科实行“四区三通道”。四区:污染区(登记室、检查室、候诊区域、运送通道、电梯、患者卫生间)、半污染区(操作室、检查室之间通道)、缓冲区(半污染区到更衣室之间的区域)、清洁区(更衣室、诊断室、办公室、值班室等),根据分区做好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和环境消毒工作。三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其中医务人员通道与患者通道分开,非必要通道可以临时关闭,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仅限于在污染区与半污染区活动,医务人员通道进出门均设有门禁,同时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进出门均需进行手消毒。合理安排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严格监测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情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或发生职业暴露,立即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
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11]规定,放射科技师进CT室之前必须采取二级防护。二级防护用品: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和靴套。二级防护穿防护用品流程:清洁区换工作服→手卫生→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漏气试验)→穿医用防护服→戴乳胶手套(第一层)→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乳胶手套(第二层)→穿靴套→穿鞋套→戴护目镜/防护面屏→进入操作室。二级防护脱防护用品流程:污染区清除可见污染→脱外层鞋套→脱隔离衣连同外层手套→摘护目镜/面屏→半污染区脱防护服连同内层手套、靴套→缓冲间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穿工作服戴口罩。以上每一步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起病隐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12],因此,患者必须佩戴口罩才能进行检查。关闭CT室的中央空调,在检查时一人一单,防止交叉感染。若发现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患者,立即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CT检查床进行擦拭消毒。我科采用16排西门子SOMATOM go.Now CT机进行检查,放射科技师可以在操作室直接控制检查床升降、进出,并借助摄像头对患者进行定位、扫描,同时CT室配备对讲机,方便与患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患者之间的接触,降低被感染COVID-19的风险。
放射科医疗废物处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13]规定执行。放射科感染性废物包括技师使用过的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以及感染患者CT检查完后遗落的卫生纸、纸尿裤、一次性床单等。感染性废物在盛装前,应对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感染性废物应当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当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可采用鹅颈结式封口,确保封口严密,并贴上中文标识,内容包括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在特殊说明中标注“新冠”。此外,在交接时往黄色医疗垃圾袋外喷洒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再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放射科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运送人员必须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进行登记并签名。运送人员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时应穿工作服、雨靴、戴手套、口罩、帽子及防水围裙与袖套,做好个人防护。
目前,CT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COVID-19的首选手段。放射科技师进行CT检查过程中需要直接或者间接面对新冠肺炎患者,使自身感染COVID-19的风险加大。而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暂无特效药,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时刻绷紧“感染防控”这根弦[14]。放射科技师要认真学习防护培训内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手卫生,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及佩戴口罩,做好空气及环境物表消毒措施,尽量减少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