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珎 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考核模式、评价体系上都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标准,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为解决此问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纲领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在方案中首次提出要在全国逐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上步入探索新阶段。随后,决定在职业学校逐步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这一前瞻性的举措是我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上的大胆尝试和重大突破,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目前,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江苏省等的中等职业学校已将试点工作落实到位,并稳步推进。各个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培养方向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评价过程、教学过程与企业行业生产过程对接,逐步形成培养内容、评价标准、课程改革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机制。
另一方面,在职教20条中,国家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即职业院校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方案指出:职业院校更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人才培养、学历证书试点中的引领作用。中职学校也应该顺应大趋势,抓住大变革的机遇,积极参与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书证融通建设探索。通过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在“育训结合、书证结合”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具备行业企业认可高含金量的技能证书,切实解决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对复合型物流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与毕业生知识技能与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不匹配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其实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书证试点的工作中,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考试认证、校企融通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1+X”证书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引入第三方机构,全面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实施、考试评估,有利于对人才的客观评价,也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1+X”证书制度与现有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改革相结合,参照物流行业的职业标准,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物流职业水平,提高培养质量。通过引入行、企业职业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从而多维度、更全面地评价技能人才,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职业学校,学生可通过免修部分课程、依法依规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免试部分内容等方式,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这一激励政策目的最大限度是激发学生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动力。物流专业,实操性强,应用性广,校企合作情景广阔的特点更加需要采用书证融通的措施,进一步活化学生的内生动力,激发物流专业的学生自己的需要考取证书的动力。这有利于学生利用校内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课余时间,掌握相关物流专业知识,提升物流专业技术水平,获取相关部门颁发的物流专业权威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对行业、企业的全面对接。
“1+X”证书制度试点书证融通的实施,更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综合评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要适应发展趋势,不断自我学习、获取技能证书,增强技能水平,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强化物流专业实践能力和物流职业技能。这一举措符合物流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层次,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监控教学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多项教学控制方法和体系,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周期和过程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教学质量管控,并对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未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需要引入三方评价模式,也即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由学校督导处制定量化标准,分别由督导、教务代表校方进行过程评价,由教师互听互评,由学生打分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形成相互制约、共同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建立双证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体系。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1+X”证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可以及时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表现,收集企业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便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应当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全面的考核与评价,才能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情境及任务,我们必须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创建更新案例资源库,引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物流教学各个环节与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满足物流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物流课程及教材与物流岗位与技能相衔接,根据岗位需求细分专业能力和专业岗位。同时,结合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科学、合理提炼物流岗位核心技能,深化实习内容改革。注意加大学校专业调研和课程调研的力度,教师多到企业中实践、跟岗,学会向“师傅”转变,善于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提炼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需求,研究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岗位定课程。
具体来说,在物流专业建设上,必须遵循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将职业目标、培养方式、考查标准、评价标准等融入专业核心课程。“1+X”证书制度的实施,重新构建新的课标和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物流专业课程建设要动态更新完善,不断了解最新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根据物流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和变化。
把书证融通与“三教”改革同步进行。首先,组织全员教师深入学习”1+X”证书相关政策文件,区分传统“双证书”,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X”证书的内涵与实施意义。其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师资培训,学习“X”证书教学设计理念、培训方法,培训工具,做到认识统一,行动统一。第三,按照模块化教学明确分工,根据物流行、企业的岗位需求编写和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1+X”证书制度的重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教学安排,制定完善的专业教师培养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打造一支“双向兼职、双岗一体、互兼互聘”创新双师型教师团队。首先,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通过亲临一线的生产实践,用真实的企业案例进行教学,让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同时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互派机制,定期双向互派。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双证制人才培养”,安排专业教师通过异地访学访问,参与异地校企交流与合作项目,学习企业专家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其次,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师资培训项目,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认证和教学能力比赛,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与素养,更好地为产教融合的“1+X”双证制人才培养输送优秀师资。
随着中职学校物流专业“1+X”证书制度的探索正在不断提速,可以肯定,物流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培训体系和内容、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书证融通等是在试点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必须把上述所有的环节和重要节点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我们深知,在试点的过程中,也许前途荆棘密布,但是作为中职物流人,我们必将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