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嘉慧(长沙市怡雅中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何故事或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吗?因为它们总是步步给读者设置“悬念”,调动着读者的“胃口”,牵动着读者的心,吸引着读者一步一步跟着它走下去。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种新的构思法——悬念构思法。
美国 S·L·基履
纽约中央火车站询事亭上头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晒得黝黑的脸,眯缝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个女人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一面,她写的文字总是给予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前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会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对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阴影的幽谷,我一点也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他记住了,这些话给了他新的力量。
现在他可要听到她本人的说话声了。还过四分钟就六点了。
一个大姑娘擦身而过,勃兰福特中尉心头一跳。她戴着一朵花儿,不过那不是他们约定的红玫瑰。而且,这个姑娘不过十八岁左右。贺丽丝·梅妮尔告诉他,说是三十岁呢。“那又怎么样?”他回信说。“我三十二岁。”他实际是二十九岁。
他想起他在训练营里念过的那本书:《人类的束缚》。整本书写满了女人的笔迹。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书印记上:贺丽丝·梅妮尔。他弄到一册纽约市电话号码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写信给她。她复了信,翌日他就上船出国了,但是他们继续书信来往。
十三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没有接到他来信的时候,她还是写了来。现在呢,他相信了,他是爱她的,她也爱他。
但是她拒绝了请她寄照片的要求,她说明:“要是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相貌就无关紧要。要是你想象我长得漂亮,我就会总是摆脱不了你不过心存侥幸的感觉。我憎恶这种爱情。要是你想象我长得不好看(你得承认这是更有可能的),那么,我会老是觉得害怕,害怕你之所以给我写信,不过是因为你孤零零的,没有别的选择罢了。不,别要求我给你照片。你到纽约来的时候,就会看到我,那时候你再做决定吧。”
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猛吸了一口香烟,波浪福特中尉的心跳了。
一个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她高高的个儿,亭亭玉立,淡黄色头发一卷卷的披在她纤柔的耳朵后边,眼睛像天空一样蓝,她的嘴唇和脸颊显得温文沉静。她身穿淡绿色衣服,像春天活泼轻盈地来到了。
他迎上前去,没注意到她并没有戴着什么玫瑰。看到他走过来的时候,她唇上露出一丝挑逗的微笑。
“大兵,跟我争路走吗?”她喃喃地说。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了贺丽丝·梅妮尔。
她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是一个早已念过四十的妇女。她就快变白的头发卷在一顶残旧的帽子下面。她身体长得过于丰满,一双肥厚的脚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戴着一朵红玫瑰。
绿衣姑娘快步地走开了。
勃兰福特中尉觉得好像被劈开两半似的,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啊,然而,对这个在精神上曾经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妇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的深沉:她就站在那儿。他看得出来,她苍白、丰腴的脸是温柔贤慧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的手指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他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
他挺直肩膀,行了个礼,把书本伸到这个妇女面前,虽则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涩。
“我是约翰·勃兰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贺丽丝·梅妮尔小姐吧。见到你,我多高兴。我——我可以请你吃顿饭吗?”
女人咧开嘴宽厚地微笑了。“我不明白这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她回答说,“穿绿衣服的那位年轻的小姐,她要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还说,要是你请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该告诉你,她在街那边的饭店里等着你。她说这多少是个考验。”
同学们,读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这篇文章特别有意思,你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呢?那么,我们要好好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其一,妙用倒叙,时空集中。如果按通常的顺叙法,小说应该先写勃兰福特中尉因《人类的束缚》而写信给贺丽丝·梅妮尔,对方复了信,但第二天他就上船出国了;再叙“13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她的信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然而她却拒绝了寄赠照片的要求;最后才是两人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约会时的场面。聪明的作者,自然不会傻傻地按部就班地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来。因此,本文开篇就是“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着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接着,先追述“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后继续往前追溯,交代两个人是如何联系上的。如此处理,一起笔就激发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更为下文的叙写支撑起一片神秘的空间,推进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心理描摹,反复渲染。本文反复渲染勃兰福特中尉“心跳得浑身震动”“心头一跳”“心情更紧张了”;并将相见时间作倒计时处理,精确到“再过六分钟”“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以及“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这样一来,就把“他”焦急地等待、迫切地希望早点与对方见面的心情及当时的场景逼真而传神地描画出来,读者如同听到了人物“怦怦怦”的心跳声。
其三,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约会》一开始就“巧设悬念”:这位从未见过面但“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个女人”,能给予他无穷力量的女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这是读者急于了解的一个开头。接下来,作者并未揭开谜底,直接写出结果,却用概述的方法回叙最激烈的那次空战去了……。这种方法,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沿着作者巧布的谜局读下去。后文接着写见面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才让真相浮出水面。真是扣人心弦,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
本文是读起来特别有趣、十分“有戏”的小小说。作者通过设置悬念,使小说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巧妙有效的构思方法——悬念构思法。
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
“悬念构思法”中的“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目的是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运用“悬念构思法”,一方面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那么,怎么运用“悬念构思法”呢?
方法一: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
比如课文《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方法二:倒叙法
倒叙法,是指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方法三:疑问法
疑问法,是指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比如《父亲嘴里的鱼钩》里这样设计疑问:“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谜。”《我和小蜗牛》里设计疑问:“客厅的墙上停着一只蜗牛,真奇怪,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些都是通过疑问法制造悬念。
方法四: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而主要的有两种:不约而同的巧合和不期而遇的巧合。
例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于是圣诞节之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真挚,读来催人泪下。像这种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属于“不约而同”的巧合。
方法五: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总之,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合情合理,不牵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使人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效果。
接下来,请欣赏同龄人的“悬念构思法”习作。
文/欧阳欣平(长沙市北雅中学)
老张今天也没来下棋,昨天也没来下棋,已经一个星期没来下棋了。
“听说啊,是胃病,难怪我看他瘦了……”
“可不是一般的胃病,我听李家说,是胃癌,不长久了!”
“胃癌晚期呢!”刘家婶子补充道。
前一天晚上,他在地上疼得打滚,院子里的狗狂吠,邻居就急匆匆把他送进了医院。大家都十分叹惋,说是老张要老了。各家买好了水果、牛奶,都准备去看看,老张门前从没有如此热闹过,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谈着。
老张深一步浅一步地回来了,他捂着肚子,嘴唇发白,也挺纳闷的。人群散开了,目送他走进他的屋子。屋子很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只得把庭院老张儿子结婚时用的大桌子擦了擦。大伙一齐把礼都放着,仔仔细细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老张有些惊愕,回过头来,有几个好友都哭红了眼,在众人中间述说着。老张想说些什么,可是根本插不上话。
“没事儿,总会好的。不就这点毛病吗,我们还能下棋。”老张笑着对棋友黄大伯说,他对人们这么在意他的这点小病感到受宠若惊,平时叫嚣着再不和如此差棋技的他往来的人,竟也忧愁满面。
黄大伯叹了口气,说:“你要再需要些什么,我给你送过来。千万别不吱声,人啊,就这一辈子。”老张有些不明白。刚从医院爬到小诊所缝上几针,现在还绞着疼,他没力气再答复,只得扶着门栏走进屋了。院子里也渐渐静了下来,像没来由的鸟群,自顾自地来,又自顾自地走了,狗还在呜呜地叫着,舔着毛皮,发出呲溜的响声,稀释一些沉寂的尴尬。
不知消息怎么像箭一般传得如此迅速。好几年未见的儿女们匆忙赶回了村子。有的开着小车,有的抽着烟,有的大声嚷嚷着,竟把老张的看家狗从院子里吓跑了。他来不及拦,可他知道狗总会兜兜转转地回来的,儿女啊也就现在能见着,总该好好珍惜后者。
老张见此景也自是欣喜,赶忙从乱糟糟的床上爬起来,从篮子里翻找前阵子村头老李送的菜啊葱的。
“爸爸,那菜都烂了!”小孙女用衣领蒙着鼻子,扯着老张儿子的袖口,小声地嘟囔。
大女儿顺势看了一眼,儿子见状赶紧扶老张坐在床褥上,向二儿子瞟了好几个眼色。
屋内的烟味让老张咳嗽不止,他挺想去开窗的。
二儿子开口说话了:“爸,您看我啊,最近急着付房贷,您看您能不能……提前分了家产,您老也好放下一块包袱……”
“我?我啊,身体挺好呀,不用担心……”
旁边的中年女子终于忍不住了:“唉,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谁不是爸的孩子?你们有谁管过爸,这屋里连屋顶都是我盖的,爸在这的地该有我一份!”这句话如一粒火星,瞬间点燃了屋内的火药桶。四五个子女吵着叫着,村里人又不请自来了,趴在门口窗前仔仔细细听着,风吹得木门响,把好几个胆小的都吓了一跳。
老张脑仁都开始疼了。
“听我说……停下停下……喂,听着……”老张扯着嗓子喊,可他们却越吵越凶了,都想盖过彼此的声音。
这时,狗回来了。叼着一堆碎纸,胡乱在院子里走着。院墙上隐隐约约地显现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的1、2、3、4、5……生涩的“我爱爸爸妈妈”一笔一划地刻在砖上,似乎势必要超越旁边写的数字。风一吹,却刮不掉那残存的一点点粉末,墙边的扫帚倒下,发出沉闷的响声,它该是被吹得冷了吧。
谁也不知道,老张急性阑尾炎的病历单在哪里,还要休息多少天才能再去下棋。老张知道,可没人听,也就算作不知道。它就沉默着,随着一些东西一同湮没在风尘里。
老张起身走出屋外,他要和黄大伯说一下,明天恐怕也不会去下棋了,他还要好好地考虑哪个子女生活还需要一些更多的钱,对了,顺便看看哪里还招老年的环卫工。
(指导老师:谭嘉慧)
本文运用“悬念构思法”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先后写村民的反应,儿女的反应,却又不时插入一只看门狗的反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因为这一个误会,虽然老张的心理描写不常出现,但通过淡漠的群众来让读者身临其境,亲身体会,更令人揪心。通过误以为的重病来考验真实的人心,这是人最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件说得上最残忍的事了吧。仅是一个急性阑尾炎,却也让心千疮百孔。这都得益于“悬念构思法”的运用。
以读引读之后,宜借助归纳出的思维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建议大家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用悬念构思法作拟提纲训练;第二,用悬念构思法作构段练习;第三,用悬念构思法作随笔写作练习;第四,用悬念构思法写大作文;第五,用悬念构思法作口头交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