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2020-11-26 00:20李升红副教授李万春副教授刘得杨博士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640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0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域建设

李升红 副教授 李万春 副教授 刘得杨 博士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640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成都 60000)

新时期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通过商品市场一体化完善我国经济制度

微观经济学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参与者的主要目标。通过理性选择与多方博弈,各类资源将获得对应的公允价值,因此市场本身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成为了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十八大后,将市场调节视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到新的轨道。商品市场一体化是构建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条件,商品的自由流动可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幅提升。因此,推进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经济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利用商品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在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区域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十九大期间,将全面脱贫、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一指标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可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利用。企业可将生产部门与原料供应部门转移至这部分地区,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促进。同时由于生产部门可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欠发达地区可实现人口回流,我国的人口分布将更加均匀。

(三)通过商品市场一体化扩大外资规模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美元加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速有所放缓。同时我国各地区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政策不统一、步骤不协调等问题。实施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可促进地方政府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政策,同时在实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区域内,外商可更为合理地配置投资。因此,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实施,可使外商的实际收益进一步提升,其投资意愿也将得到加强。

(四)利用商品市场一体化提升物流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产模式与资源使用成本极为接近,因此物流成本就成为了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通过完善商品市场建设,我国资源流动成本将降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资源流通,不仅可以改进我国的生产体系,也可使分配机制更加高效。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复杂,部分地区难以融入到工业生产体系中,在这一环境下该地区的居民无法享受到工业生产与对外贸易带来的收益。而构建统一、高效的商品流通体系,将使该地区的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居民在享受到低价商品的同时,也可将本地的优势产业与外部需求相对接。

新时期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市场供给过度

商品市场是商品展示的主要平台,也是对接终端的主要渠道。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市场的经营利润普遍较高,因此20世纪90年代前期,商品市场高速发展。加入WTO后,我国的工业体系愈发成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逐渐成为了推进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直营店、工厂店等形式快速推广。2008年后,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场景体验为着力点的现代化商品市场快速增长,大量资本也进入这一领域。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商品市场实现了大跨度发展。但由于资本投入过多以及关注点存在差异,供给过剩的问题较为严重。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的冲击

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2017年,电子商务市场的零售额已达到7.18万亿元,占我国零售业总销售额的19.6%。受此影响,传统市场的销售额整体下降,在供给过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商品市场的净利润在2015年后出现了负增长。与传统市场的经营模式相比较,电商的场地成本通常较小,“零库存”等新型运营模式也帮助电商进一步降低了储运成本。受此影响,采用批发采购、集中销售模式的传统市场,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而在书籍、服装等单品配送成本较低的领域内,电子商务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传统市场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传统市场的资金投入较高且就业岗位更多,同时规模较大的传统市场可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因此传统市场受到的冲击将对我国商品市场的整体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区域内的市场整合也难以再吸引到外部资金的关注。

(三)地方行政壁垒仍然存在

当下我国的商品市场体系愈发成熟,但区域内的一体化建设仍然受到地方性政策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地方政府会针对不同商品制定地方性标准。利用该标准,区域外商品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检查,并承担对应的成本。而由于已经适应地方性标准,因此本地企业可获得较高的竞争优势。其次,部分地区的户籍制度仍然较为严格,外来务工人员会受到诸多限制并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人才流动是商品流动的重要条件,提升人才的生活成本,必将导致商品成本提升。再次,部分地区会针对商品流通的不同环节收取相关税费。例如,过路费、卫生费等。这部分费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商品的流通成本也将相应提高。最后,部分地区的行政效率仍然有待加强,其中审批过慢、管理过度、法治建设不健全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四)行业差异较大

工业生产平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在这一环境下,商品市场逐渐细分,而不同行业的市场规模与行业生态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服装类市场的规模普遍较大,同时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场景体验以及多功能服务已经成为此类市场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行业中,政府的行政壁垒同样较低,其总体呈现多元竞争、开放整合的发展态势。而医疗类商品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企业对于渠道管理更加关注。同时由于该行业的利润较高,且生产环节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部分地方政府会为该行业设置较高的行政壁垒,以至外地企业的运营成本难以降低。综合分析,不同行业内的整合难度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

(五)地区差异较大

当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较早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体系中,并利用区位优势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长期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该地区的行政法规日趋统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因此该地区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而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正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由于产业链条相对脆弱,该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但近年来,该地区的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物流成本已大幅下降,综合分析该地区正处于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极为薄弱,交通设施也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以及民族习惯存在一定差异,这部分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在短期内建设一体化商品市场的难度较大。

新时期推动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一)整合资源并重塑市场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的建设规模较大,功能重叠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降低了市场自身的经营效益。在推进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市场机制整合闲置资源。例如,政府可鼓励商品市场之间开展兼并重组。通过重组,部分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其经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而在这一过程中,该市场将继续与其他大型市场实现对接或重组,从而使本区域内的商品市场快速整合。利用这一方式,市场份额将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闲置的商业资源也可获得有效的利用。同时通过资本的介入,采用统一储运平台的连锁市场,将分布在更广泛的区域内。通过连锁运营,商品流通的阻碍将进一步减少,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将得以实现。

(二)构建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

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中,电商与传统市场往往被视为竞争对手。但电商的发展从客观上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建设,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的商品市场,应当逐步构建出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新型经营模式。距离生产环节较近是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因此其可大幅降低储运成本,并利用服务评价等功能弥补线上服务中的不足。传统模式更加靠近客户端,通过统一采购与现场服务,消费者可获得更加真实的购物体验。二者的价格差异主要存在于物流环节,因此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依据物流成本选择基础平台,并深度融合另一模式的主要优势。

(三)依托税制改革消除行政壁垒

行政壁垒主要体现在行政审批、日常监管、税费设计等环节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地企业与税收。商品市场中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其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居民就业以及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行政壁垒难以得到根除。针对这一问题,上级部门可依托财税改革逐步消除行政壁垒。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分税制改革,其中中央政府收取税收的70%,地方政府自留30%。由于资源得到集中,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得以一一解决。十八大后,我国推出了“营改增”税制改革,这一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的管理作用。在这一基础上,中央政府可针对商品市场的税收进行深化改革。例如,该领域的税收中央政府可全部提取,并依据各地区的消费基数进行财政分配。对于并未设立大型商品市场的地区,也可给予政策倾斜。通过这样的方式,地方政府设置行政壁垒的意愿将有所减弱。

(四)“由简到难”逐步缩小行业差距

行业之间的行政壁垒存在较大差异,在改进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可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当下,我国的服装、小商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因此,应以此类商品为突破口,建立覆盖范围更大的商品市场。通过部分行业的先行发展,地方政府的观念与管理手段都将得到提高,市场的自由度将得到改善,各地区的人文交流将得到促进,文化壁垒也将逐步缩小。针对医药、建材等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市场,可通过自由贸易进行拉动。总之,通过简单先行的原则,市场将在资源调节中逐渐占据主导作用,一体化进程将得以推进。

(五)“以点带面”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中,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发展水平较高。率先推进该地区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可使其他地区得到带动,各行业的管理标准也将更为明确。十八大后,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环首都贫困带、雄安新区以及北京副中心的建设,该地区的产业整合快速推进,高度融合的商品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长三角是我国民营资本高度集中的地区,当前部分生产型企业已经进入到皖南、江西等地。温州与杭州分别承担了不同模式的渠道销售,上海更加专注于商贸服务,苏州、无锡等地的高科技企业则快速发展。总之,明确的产业分工带动了当地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在提出大湾区概念之后,珠三角的制造业优势更加凸显,由于产业链高度对接,该地区已经实现了商品市场一体化。

(六)通过基础建设推进商品市场一体化

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也将制约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物流体系是商品市场的基础要素,其关系到商品的流入与流出,因此商品市场通常会主动与物流节点相对接。依据这一逻辑,物流体系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将起到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交通设施建设,连接东西部地区的干线铁路与公路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地理条件以及历史欠账等原因,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有待完善。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当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通过合理规划实现铁路、公路以及港口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政府可选择城市的下风口建设交通枢纽,并以此为中心设立产业园区与批发市场。在这一设计中,产品的生产环节、储存环节、销售环节与运输环节将实现高效对接,物流成本与商品价格都将得到压缩。

(七)通过完善法规统一行业标准

法规建设是推进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当下我国各地区的管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外地商品的经营成本往往略高于本地商品。这一问题将对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带来负面影响。在改进的过程中,我国应当设置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组建标准委员会。例如,当下的药品市场,会采用分省招标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本省企业通常会获得更多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通过统筹管理、统筹招标的方式规范招标机制,从而为企业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统筹管理将使我国的药品市场获得统一标准与指导价格。在这样的环境下,医疗单位与销售公司可在统一的平台内采购药品,药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将更加完善。此外,政府可针对药品流动环节征收高比例的税收,并依据采购金额将这部分税收补贴给地方政府或卫生部门。

(八)以合作共赢姿态建立一体化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平台,构建区域市场必将为该地区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商品市场需要由多种要素构成,单一地区无法独立实现大范围的区域市场整合。建设区域商品市场的要素主要有资本、交通、营商环境、供应渠道等。承建区域市场的地区,通常处于交通最为便捷的地带,通过长期积累其可成为区域内的商务中心与金融中心。但过度集中本区域的资源,必将给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阻碍,该区域的经济实力也将随之下降。因此承建商品市场的地区应当将生产、配套环节分配至周边地区。通过产业分工,本区域内的居民都可享受到一体化市场带来的好处,该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也可得到加强。同时,在商贸物流等领域,我国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减少针对外资的限制。通过引进外资,可将国际人才与技术都引入我国市场。因此将外资引入到商贸物流领域,可帮助我国商品市场更为高效地对接国际市场。

猜你喜欢
区域建设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