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整合资料,语文学习拒绝“井底之蛙”

2020-11-26 00:56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9期
关键词:臧克家首诗资料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韩 云

所有的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资源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决定了对教材文本的感知与解读不能停留在单一而逼仄的视域下,而需要广泛地收集、整理素材,丰富学生的关注视野,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统编版教材六上第八单元设置了鲁迅专题,由于鲁迅的作品以及以鲁迅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如果不能借助于教材之外的资料,学生就如同井底之蛙。因此,编者在这个单元中设置了“通过收集资料理解内容”的语文要素,现即以这个单元中臧克家的经典名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个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了解人物生平,为体悟崇高形象助力

以展现人物品质为主要表达内容的文本,需要对人物拥有多维的了解,尤其是历史名人,由于学生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听说过的程度,实际上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而教材中的文本篇幅相对有限,尤其是诗歌,根本没有对人物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择了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素材,这无疑就给学生体悟人物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教师需要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人物,为深入地解读文本助力。

比如这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主要展现了鲁迅甘为劳苦大众献身的无私品质,但学生对于鲁迅的认识太过空泛,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关注,对诗歌中所描写的语句难以形成真正的感知与理解。为此,教师就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收集关于鲁迅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通过一些与鲁迅相关的轶事,帮助学生从感性层面来了解人物,消弭由于认知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

这样的资料正作用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落差上,让学生在认知储备中更新了自己的原始经验,通过对鲁迅先生生平资料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歌,为感受人物精神的伟大推波助澜。

二、链接创作背景,为匡正解读视角服务

阅读文本,既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我们不能看到什么就读什么,而需要主动地探寻和收集与教材文本相关的资料,否则就会犯下解读视角有失偏颇的错误。只有真正了解作者创作的根本动机,我们才能延续着作者的视角来解读文本,才能保障解读的正确性。

这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虽然从题目中已经能够知道是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所写,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并不能真正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教师可以相机出示与这首诗相关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时臧克家有感而发,并且诗歌中所出现的“有的人”的反面则罗列了在建国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对于普通百姓的压榨。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对于诗人所采用的对比式创作模式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体悟,并顺应作者的创作思路,深入把握了文本的内在资源,巧妙地匡正了学生可能出现的解读错误,从而更好地走进诗人、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将教材中没有提供的创作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加鲜活而可感的资源支撑,更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三、利用经典作品,为印证文本表达佐证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很多的品质和精神不仅蕴藏在他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更融入了他的作品中。文字材料是体悟人物的重要标准,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联系鲁迅本人的作品,并与教材中的文本形成相机的联系,从而形成相互匹配与佐证之势,为学生解读能力的生长服务。

比如在学习这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时,很多学生质疑:诗人臧克家为什么要将鲁迅比喻成为“牛马”呢?难道仅仅就是为了突出他任劳任怨吗?应该说,学生的感觉是非常准确的,但仅仅评价这首诗的内容是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为此,教师引导学生收集鲁迅先生的作品,并将其创作的《自嘲》这首诗引入课堂之中:“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学生在两份材料的链接中发现,原来鲁迅先生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自己比喻成甘为老百姓奉献的“孺子牛”。这样的资料拓展,有效地找准了教材文本与拓展资料之间的关联,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更好地强化了文本的解读。

四、拓展名家名言,为深化表达主题扩展

诗歌的主题从来都不会直接呈现,而是蕴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穿越文本的表面现象,直抵文本内核,但这样的理解是相对单一的,教师就可以相机为学生拓展名家名言的论述,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学生内在认知。

比如这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鲁迅与其他“有的人”进行对比时,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讨论,是帮助高年级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资源。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入的感知,教师相机补充了一些名人对于生命价值的论述:有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毛主席为刘胡兰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些资源与教材文本进行了一个多维化、立体化的实践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文本的主题,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生命价值的其他支撑,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对于文本也只能处于断章取义的状态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资源,促进文本与资料形成教学合力价值,引领学生认知能力不断生长。

猜你喜欢
臧克家首诗资料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老马
谷牧探病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