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走行
1930年夏天,臧克家在报考青岛大学时,因为三句话的一篇作文打动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被破格录取。他在题为《杂感》一文中写道:“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主考官闻一多看后,拍案叫绝,并给了98分,这是当年所有考生中的最高分。闻一多以治学严谨著称,一般情况下能给个及格,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两个人并不相识,因为臧克家最初就读于梁实秋做主任的英文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臧克家觉得个人的兴趣不在外文而在中国文学上,便想转系。在多数同学转系被拒绝的情况下,闻一多唯独对臧克家网开一面。闻一多送给臧克家一本自己的诗集《死水》,并在各方面给予特别关照,臧克家连续在《新月》《现代》等杂志上发表了《罪恶的黑手》《忧患》等作品,成为青岛大学国文系最优秀的学生。1933年秋,闻一多慷慨解囊,出资资助臧克家出版诗集《烙印》,一颗诗坛新星就此诞生。后来,臧克家回忆说:“捧着闻先生的《死水》,如获拱璧,天天读它,小心翻它,珍惜它,热爱它。把它放在宝贵的处所,把它放在心头上。虽然其中28首诗我全能成诵了,还不时拿出它来,托在手上,看看它也是一种高尚的美的享受。”闻一多也就年长臧克家六岁,双方亦师亦友。他的慧眼识才,改变了臧克家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