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豫新小学 张 静
习作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是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逐渐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高段的习作教学,使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文字信息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接下来,本文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思维导图是应用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科学掌握文章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段直观展示文字信息,使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更容易把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的左右脑并用,丰富其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目的。理论上讲,思维导图源自记笔记的方法,使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手段,优化结构的分层设计,通过不同的图形、词汇、符号、颜色等进行区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挖掘其大脑潜能。
习作的过程是由点滴细节构成的,创建完整的习作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可以明确审题、构思、选材以及细节,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绘制,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对习作知识体系进行科学建构。在实际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模块进行细化。审题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审题过程中可以明确作文的主题、要求、内容提示以及开头。在选材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发散性思维,联系与主题相关的事件,构建科学的写作思路,明确整篇作文要分几个段落,将各个段落的内容进行科学导入。最后,要规划作文详略,使整体结构清晰,突出写作重点。细节主要是学生可以自主操作的部分,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可以使用优秀诗词、名言警句,为作文添光加彩。
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作文最大的难度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作文命题,学生没有素材可写。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继而深化学生的写作素养。比如,在《我的暑假》命题作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哪里度过的暑假?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自己在这些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等,让学生对自己暑假中经历的趣事进行口头表述,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讲述的内容开展写作,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记叙文主要有顺叙、倒叙两种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手段为学生讲述相关习作知识。比如,倒叙是先描述事件的结果,然后再阐述自己在事件中得到的启示,对事件的经过、起因、结果等进行总结,表达其中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旨内涵。语文写作要求内容新颖,突出层次感,但是小学生在刚接触作文写作时,不了解文章布局的相关知识,造成写作比较困难。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从中心点向外围发散,可以明确学生如何写作、如何处理过渡,明确习作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四季”是小学高段学生经常会写的话题,在《冬天的雪》的写作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寻找写作方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布局。针对写雪景的学生,要引导其明确具体的写景顺序,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文章中部要描写不同时间段雪景的状态,在结尾抒发对雪的喜爱。这样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写作结构,将雪景有顺序地表现出来。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有东西可写,但是不知道如何写,因此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描述的事情。教师要明确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与自身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调动其写作积极性,让其写成具有特色的作品。思维导图可以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将写作的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突然空白,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线索填补空白,丰富具体的写作素材,明确写作中心,深化作文习作的内涵。通过有效应用思维导图,会引导学生对写作内容合理表达,使描写更加丰富、细腻,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其写作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可以明确审题、构思、选材以及细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绘制,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建构,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写作素材,实现学生完整习作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