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 林志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根据我在农村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得知,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首先必须知道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要“药”到“病”除。
如学生习作《我的好邻居》,这是一篇记叙文,从钢笔坏了,到拿钱买笔,再到遇见邻居大叔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所见、所闻、所想都交代得比较清楚,但是细微之处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标点使用不当,存在漏用、滥用、误用的情况。比如第一段:“星期天早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钢笔坏了,我便拿着五元钱去买钢笔。”第一个逗号处交代了自己在写作业时的状态,此时该用句号,接下来是另外一句的开始。
其次是错字、错词较多。如“诚退——诚恳”“连慢——连忙”,怔住的“住”三横写成了四横,“只有出来……”应该是“只能……”。
最后,语句不通顺。一方面是由于标点使用不恰当导致的语句不通,比如以上分析的句子;另一方面是确实存在表达上的不通,比如“我脑子里有个人打架……”
这样看下来,可想而知作文评改老师是多么费力。记叙文尚且如此,换一种体裁呢?
《竞选班长》这篇作文本应是一篇演讲稿,但看完又会觉得这只是这名学生在记叙自己竞选班长这件事。整篇文章,语句依旧不通,字数勉强达标,老师给的分数也是及格,但是,细微之处还是有必要给学生指出来。
开头是自我介绍,介绍也较为简单,并不能让人对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而且同样存在标点使用不当的现象。
一篇作文下来,他围绕“如果我当上班长——没当上班长——当上副班长——以后争取当上正班长”的思路来写,显然,我看到的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演讲稿,只是小作者的变相记叙,但偏偏作者在结尾处来了句“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由此我们知道,这名学生对演讲稿有一定的了解,开头、结尾格式正确,但是对于正文的结构、内容模糊不清,所以把没选上以后的一系列事情都交代在里面了。
同时,文中也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地方,错别字也较多,如这名学生对“做”和“作”,“的”和“得”的用法混淆不清。语句也存在一些表达上的问题,比如“可是呢”就在一小段中出现了两次,但他其实要说的是“可惜”和“但是”。这说明高年级的学生依旧存在语言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爱读书、不爱写字,语文基础知识差。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写,平时严格督促其背书和记字。作文时单独辅导,当面指导其自己修改,天长日久,形成一定的语感。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总共有12 种: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分号、冒号、顿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引号、括号。相对“要累计认识3000 个常用汉字,并会写其中的2500 个左右”这一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来说,掌握12 种标点应该负担不重。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标点的正确使用。然而,从两篇习作来看,这名学生对于标点的使用意识不强、使用方法不当,训练也不够。
现在的学生都有一种通病,一看到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去看作文书,在记忆中去寻找曾经看过的类似的文章。
学生对作文修改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只重视作文的分数和等级,怎样修改根本不作考虑,更不要说作文修改的过程、步骤和方法。加之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教学生修改作文,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中,错字、别字经常出现,标点漏用、误用也并不少见,页面涂涂改改,很不整洁。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文章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要练习写好句,学习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把写句子的基本功练好了,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会定期定量地让他们阅读一些书籍,在背书识字的同时增强语感,再加以适当的写作练笔。
针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标点运用不当的问题,要拓宽渠道,加强训练,设计一些专门针对标点的练习,如给句子加标点或标点改错的练习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标点符号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练习的趣味性,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阅读的训练,结合写作指导的训练来规范学生对标点的正确使用。
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观察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应该充满童真童趣,为什么我们的小学生没有感受到童年的乐趣?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自己的生活,因此,我每天会给他们布置一个小任务“我今天看到了什么”,第二天课堂提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慢慢地,学生就会有自己想写、能写的东西。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可以让他们在同桌之间、同学之间适当地传阅、修改。看看是不是有错别字、是不是语句不通,引导他们多读几遍,自己找出问题。老师在修改他们的作文时,也要将不当的地方标注出来,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修改,改完之后,老师再看一遍,改好了加以表扬,不好就再改,这样学生的修改意识就会慢慢增强,作文水平自然也就慢慢提高了。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应该是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