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6 06:31:00张卫丽
商业会计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育人财务管理

张卫丽

(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451200)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会计核算对象、成本核算方法、会计管理方式、会计报告要求、会计考核评价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影响着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指出,高校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促进各专业领域创新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民办高校应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建设等,探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基于此,本文拟对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可以了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挖掘其面临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到未来发展的道路,为社会输出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表1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利用好大数据带来的各种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之路进行精准定位。见表1。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培养依据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分析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他们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意向,并针对不同行业分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既要满足一般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又要分模块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课程,同时融入新的适应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使高校输出的人才真正为企业所用。

表1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SWOT分析

2.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为顺应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理念转型升级,民办高校需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为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引进线上线下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云课堂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可以成立财务管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等多方面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以应用型学生培养为中心。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大一至大四不间断地开展课内实验、课内外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同时,鼓励企业导师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组建师资库,真正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措施

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大数据思想融入改革全过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进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培养质量,鼓励优秀毕业生献言献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

1.以供给侧为指引,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现代社会不再是单纯的以需定求的社会,而是更加侧重供给方的产品质量,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作为输出高等人才的民办高校,同样是这个道理。高校应了解目前社会的最新动态,融入新的财务管理元素,创新教师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教学工作基础上,更加侧重于管理人才培养,瞄准目标市场定位,针对企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通过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其决策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2.全方位、多视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理念、模式和内容上与专业认证对接,处理好突出特色与符合规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遵循基本理念、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实际,彰显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色,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图2 人才培养思路

(1)人才培养思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贯彻“三融合一对接”,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自始至终,从而达到全程育人。具体人才培养思路如图2所示。其中,5+X模块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特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就业案例教育(X)。

(2)全方位论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培养方案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论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高等院校、企(行)业单位、优秀毕业生征求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具体如表2、表3、下页表4所示。

(3)课程体系。依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结合高等院校、企业行业、优秀毕业生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形成财务管理专业独具特色的5+X课程体系,如表5所示。

表2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征求意见反馈表

表3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行)业征求意见反馈表

表4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毕业生征求意见反馈表

表5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严格参照国标要求,修订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选修课资源,使学生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选修课程,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切实保障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此外,将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到25%左右,打造三平台、三模块、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三三”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

(2)创新教学模式。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鼓舞全体教师探索开展教学改革的热情,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将教学方式改革作为评价激励的重要依据。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融合,应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微课教学比赛等,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及设备,创新教学模式。

(3)加快课程建设。学校应加快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成立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组,积极打造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各课程团队通力合作,完成课程在线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视频、PPT、案例、在线题库、在线作业等)的上传工作,为精品课程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撑。课程建设具体内容见表6。

表6 课程建设内容

图3 “三三三”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4)实施多元化培训。民办高校应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校外教学改革研讨会,并举办分享交流活动,达到少数人学习、多数人获益的目的。此外,还应组织教师参加智能化、多媒体设备培训等,为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积极探索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奠定扎实的基础。

4.加快产学研协同育人纵深发展。民办院校目前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层次有待提高,合作育人的效果还未充分显现。在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需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资源合作工程”、挖掘当地资源、积极向周边拓展的理念。一是成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对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制订产学研协同育人实施方案,结合产业变化及用人需求,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三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共享资源、共育人才。

5.内外兼修打造教师团队。

(1)加强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目标:开展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科研,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财务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改革;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证书的教师去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实习;通过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团队知名度,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支高层次的教学团队,使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经济、惠及全国的品牌专业。具体方式:一是从外部引进专业带头人、特聘客座教授、教学指导委员、企业导师;二是重视内部培养,包括导师助教制、周观摩课、全员过课与金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外出交流与研修、深入企业实践锻炼、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访问学者及委培博士;三是加强团队建设,如课程组建设、专业团队建设、混合式教改团队建设,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

(2)加大课程育人力度。深度挖掘财务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育德功能,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新路径,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中,渗透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升教师专业职业资格。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本校教师的职称结构,为教师提供各种职称晋升机会。同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做好科研,使得教学科研两不误,既能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又能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整个的教师梯队建设。

(4)重视青年教师培训。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在整个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发挥传帮带作用,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一对一”帮扶制,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资料准备,课前、课中、课后设置,反思总结,教学前沿知识的及时传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每节课教学过程中亮点的提炼,真正做到跟踪到位、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帮扶到位,鼓励青年教师探索课堂新教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多元化教学。为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教师本身需具备双师双能,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贴近大数据环境的实操能力,采用把课堂搬进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充分体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高层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互联网+会计、财务机器人等的出现,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应该进行转变: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合作的教学转变;由传统的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转变,最终实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做到在校即就业,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就业,使企业、学校、学生达到共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育人财务管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8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