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敏
摘 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宗旨,蕴含着劳动与劳动价值、劳动与幸福、劳动与发展等丰富内涵。本文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为立足点,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09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which contains rich connotations of labor and labor value, labor and happiness, labor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labor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0 引言
随着“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彰显,劳动教育也一跃成为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议题。对于劳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劳动是指人通过自身艰苦的体力或脑力付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1]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乃至能力、品格的提升都具有根基性的重要作用。学术界对劳动教育有各种定义,有的将劳动教育主要视为德育内容,有的将劳动教育主要视为智育内容。但无论是基于哪一种性质的界定,对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都是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要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劳动素养,即拥有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等。[2]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如今,劳动的主要形式已不再是体力的付出;科技的新变革,互联网的新发展,经济发展的新态势,都给劳动教育增添了新的色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宗旨,帮助学生树立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人生信念,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在劳动中认识世界、增长阅历,在劳动中探索真理、学习知识,在劳动中感知幸福、收获成功,从而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我。[3]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达到由内而外的塑造人、成就人、幸福人的最终目的,这是新时代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更高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其中关于劳动与劳动价值、劳动与发展、劳动与幸福等丰富的内涵辨析,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境界。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职责。这种职责属性导致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一直以来过于单一,重体力劳动,轻脑力劳动,重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轻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的培育。但在制造业高速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国家急需要建设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未来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要理清思路,将重心转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上来。同时,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也要转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在传统的以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为主的目标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劳动全面育人”的价值功能。通过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在劳动中增进知识、磨炼意志、提高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将劳动与劳动价值、劳动与发展、劳动与幸福等丰富的内涵注入到劳动教育,鼓励学生自信自强自立、敢于追求责任、懂得奉献付出,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培养模式
新時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劳动价值观为引领,形成一个宽领域广途径的多维立体化体系,才能得到有序的实施。这个宽领域广途径的多维立体化体系包括(如图1所示):围绕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实践能力提升三大任务,在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实习实训、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以及校园文化六大领域搭建协同平台。其具体培养模式如图1。
2.1 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劳动价值观作为劳动理念层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其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劳动价值观对整个劳动教育有着引领方向的作用。明确了劳动价值观以后,要把价值观的理念落实到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各个层级,形成以劳动价值观为统一导向的宽领域广途径多维立体化劳动培育体系。
高职院校是年轻人走向职场前的最后一个训练场,极其需要在强化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通过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素养的正确树立和全面提升,促使大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意志,最终实现劳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全面发展。
2.2 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多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人类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反思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劳动学科知识体系,这些学科知识体系是劳动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经过系统化的研究和梳理,可以作为专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开设。高校大学生的劳动课程建设,除了侧重于对学生具体劳动技能的培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对劳动科学素养的培育。
首先,学校应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应当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合理规划,有效实施。
其次,注重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中,系统建构多元化劳育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和崇高精神塑造,它和劳动教育关于价值观的培育,有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劳动教育还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带有浓厚的技能特色,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这与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4]因此,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做到同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2.3 围绕五大领域搭建协同平台
劳动教育要围绕五大领域搭建协同平台,五大领域即:实践活动、实习实训、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通过五大协同平台的搭建,一方面,积极发挥劳动教育主课堂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其他各协同平台的支撑作用。
(1)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夯实“实干兴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实践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会到劳动者的勤劳和艰辛,明白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付出行动,同时懂得珍惜自己通过努力所换取回来的劳动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人生的意义感与幸福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过程,夯实当代大学生“实干兴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实践观。
(2)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塑造严谨务实的劳动品质。实习实训是课内教学在课外应用能力的巩固和提升,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劳动态度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付出的劳动品质与知行合一、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5]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并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等优秀劳动者的引领作用。
(3)新时代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产教融合是企业与高校共同办学、有效衔接的桥梁,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能够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产教融合能促进劳动教育的不断完善。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推动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的结合,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为时代发展培养大批勤奋务实的高素质劳动者。
(4)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提升创造性劳动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是智力劳动与复杂劳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它对学生既有素质上的要求,又有能力上的要求。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导向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手脑并用、不懈奋斗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做中学,学中做”模式又为劳动教育理论提供现实施展途径,二者相融合,才能更好的协同发展。
(5)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集合,它既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彰显了大学的育人方向,承担着熏陶和影响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中,建立以劳动教育为牵引的文化主线,倡导师生互为主体、共同融入的劳动教育氛围,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其融入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推行的有效途径。
3 结论
本论文旨在突破传统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模式的局限,针对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差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重在观念的培养,重在素养的培育。以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正确树立和全面提升,促使大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意志,最终实现劳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本文的研究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并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職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C1389)
参考文献
[1] 张一德,袁渠.劳动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87.
[2] 王吉吉.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作用[J].黑河学刊,2017(01):113-114.
[3] 郝文武.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本体论和时代性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3):103-111.
[4] 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 李进忠.以“劳”育时代新人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