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与角色的对立与融合

2020-11-25 02:42朱文浩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肢体交流融合

一、“演员自我”与“角色”的对立矛盾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评价电影电视中演员角色的或好或坏,那么好与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 其实表演一个角色并不难,难的是演“活”一个角色,而“演活”也就成为了评价或好或坏的衡量标准之一。

“演员自我”和“角色”是表演艺术的根基,两者的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演员需要向角色无限靠近,然而与角色之间存在背景、年龄、阅历等无法突破的差异,所以演员无法与角色绝对的重叠与复制。同时演员又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的人”,有自我的情感认知,对角色有绝对的主导作用,会“二次加工”角色设定,因此演员在舞台上的最终任务即是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剖析人物要精益求精,塑造角色要在二者交叉点上加以融合得到充分升华。

我在话剧《天籁》中所饰演的“田富贵”是一位性格硬朗、久经沙场的“大老粗”形象,称他为“大老粗”是因为他没有文化,也不懂得如何细腻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营长,从抗战前线被调配到后方的“战士剧社”做协理员,内心不平且不能理解后方团队鼓舞士气的重要性。而“田富贵”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慢慢接受并融入了这个集体。

“田富贵”所处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是抗战时期,因为长期打仗以及当时的年代特点,致使他不懂文、不识字,性格大大咧咧,脾气暴躁且不懂表达。而我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且性格也比较随和,擅长和周围亲人朋友交流。在肢体动作上“田富贵”有着特定的军人姿态以及眼神中透露的“杀气”,动作敏捷干净利落,但是因为长期打仗在肢体表达上有些不协调、不自然,而我与之相比就比较协调,同时缺少了军人的气质以及眼神中的“杀气”。这也就意味着“我”与“角色”之间在时代背景、文化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和肢体表达上产生了数个矛盾点。

二、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融合

表演时,如果与自己扮演的角色格格不入、若即若离,自己就不会获得“我”就是角色的创作信念。同时,如果对自己塑造的人物表现得不真实、不生动,那么他对人物的艺术感觉也一定不具体不自如。因此二者的有机融合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熟悉话剧《天籁》中“我”与“田富贵”的差别与矛盾后,我开始尝试在语言表达、肢体动作上贴近角色,事无巨细的把他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心中产生具体视像。

初到战士剧社,刚刚与战友们相处两个月时,田富贵问正在刷牙的剧社社长朱卉琪说:“我这一路都没好意思问,你们这一早一晚嘴里面捣鼓啥呢!”通过他的语言表达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是一个性格直接、大大咧咧而且没有文化和生活粗糙的人,足以见得语言的表述有时也能成为性格的缩影,这让我对塑造这个角色有了灵感和期待,因此生活中我会多接触一些老人,感受他们那一辈的交流方式,同时也会去除文绉绉的语言特点,用一些通俗化的语言和周围朋友交流,潜移默化的将“我”带入“田富贵”的世界中。

第二幕一开始,战士“马冀”夸赞“田富贵”:“在咱们红一军团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英雄营长田富贵,就进了这贵州,据说王家烈的双枪兵听到你的名字那都吓得尿裤子呢!”听到这儿,·正在擦刀的“田富贵”,拿起大刀挥舞双臂,一展雄姿。这段彰显着将领风范和冲锋陷阵的耍刀片段,无疑是表演的重中之重,展现着他动作敏捷、干净利落的同时还透露着久经沙场的“后遗症”——膝肘关节的僵硬,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眼神中带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杀气,这些都是需要我深刻感悟和体悟的肢体形象。针对这些分析,我便利用武术课还有课余时间,以棍代刀,掌握用“刀”力度,把握用“刀”分寸,并感受那种自然的僵硬感,與此同时还会观察军人生活中的姿态以及动作的细节,来增加自己表达的灵感,锻炼自己的肢体形态。

但是一个演员无论如何贴近角色,都永远无法复制角色,就像世界上永远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演员需要的是在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将自身的魅力与角色融合升华,呈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角色。“田富贵”这个角色不近人情、说话粗糙,其实并不讨喜,那么如何让角色展现得更有魅力,就需要融入演员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自身的思考,我发现生活中我有一个特点——幽默感,而这份幽默感恰好可以加入到角色当中,让他变成一个有幽默感的“大老粗”,在作品创作与表达时,能给观众一个更加鲜活、更富层次感的人物形象。

三、角色与观众构筑“心灵桥梁”

上文说过,演员与角色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这需要的是一个由远及近的融合的过程,当“我”本身与角色融合以后,最终目的是呈现给观众,向观众传递剧本、语言、人物以及最重要的内容核心,演员是传播者,观众是接收者,没有观众,传播也就没了意义,就好比桥梁是连接两岸,少了一岸,那么这座桥该通向哪里呢

所以在舞台上,演员一定要与观众建立桥梁,把观众带入到角色当中产生交流感,而与观众的交流就是把观众带到与自己同一个频率上。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在同一个时间,把几百个节拍器按照不同的节奏开启,最终这些节拍器会打着同样的节拍,而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也就是要建立这种微妙的联系。当然,这对演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个空间中,不仅演员会身临其境,观众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也更能够体悟到鲜明的人物色彩。

换言之,观众看到的不是“我”本身,也不是冰冷的“角色”,而是“我”所塑造的有鲜明特色的角色,深深的沉浸其中,感受角色极限的魅力,实现最终的“大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J].大舞台,2007(04).

[2] 汪克敏.搭建演员与观众沟通的桥梁[ J].民族艺术研究,2007(04).

[3] 白璐.戏剧影视演员的情感表达探究[J].戏剧之家,2020(09).

作者简介:朱文浩(1998—),男,河南洛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舞台表演。

猜你喜欢
肢体交流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如此交流,太暖!
刚柔并济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破次元
肢体语言
融椅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