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是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都,现代化进程极为复杂。在当下的戏剧艺术中,如何用戏剧的方式言说北京城的现代变迁,戏剧舞台对此做了诸多尝试。话剧是直接展现生活的综合性艺术,《老丁头的安居生活》就抓住当下文化热点,展现生活在天坛周围的百姓的日常生活,突出展示了当下北京人的精神面貌,更向人们描绘了北京市民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词:北京人;文化热点;情感变化
《老丁头的安居生活》是戏剧东城·2019 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中推出的講述北京故事的重要剧目。此剧由张轩铭导演、邵东歌、王语浠、王子丹等青年演员参与演出。它讲述了老丁头及其邻里之间在天坛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保护天坛、恢复天坛原貌,经过由拆迁引发的家庭与邻里之间、开发商之间的故事,最终大家“舍小家为大家”积极配合简易楼腾退工作顺利进行的故事。叙事重点不在于展现天坛周围简易楼腾退的宏大背景,也不在于塑造老丁头的“钉子户”形象,而是从街坊邻里、老丁头家庭三代之间最平实、朴质的生活中发现矛盾,展现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的方式及生存家园即将改编的内心的纠结与波澜,并加入了利与理、法与情的争缠与扭合,最终矛盾得一解决,不仅展现了老北京人浓浓的邻里之情和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与守护,还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一、人物群像式展览
戏剧一开场,便先声夺人,画眉鸟的叫声将人们带入到了老北京城的环境之中,公园里写字的杨老师、下棋的老孙和老李、悠闲自在爱耍嘴的老丁头提着鸟笼上场。在几句话中,便交代清楚了老孙和老李因建小厨房之间的“世纪”矛盾;孙女上场邀请老丁头为庆祝天坛申遗20周年的节目表演自己的绝活。宁静而悠闲的生活被一阵轰隆隆的机械声打破,生活在天坛附近简易楼的第一批居民要面临搬迁的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剧情的叙述,剧目一开始只用了几处有代表性的生活符号,便拉开了简易楼腾退工作的序幕,以此种开场方式,可见出作者意图为我们呈现真实、典型的生活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众生像。剧中人物从生活取材,每个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单一不变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在事件的变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切具有时代的烙印。
此剧在展现时代背景下,身处不同处境下的个人选择的视角值得肯定的。有着性格、经历、价值观的不同人物入场,在整部戏中相生相克、相互牵制。老丁头在天坛附近生活多年为捍卫自己寄予过深刻情感的家园而阻止拆迁是可以理解的。拥有教师身份的丁武在面对悍妻罗秀敏的种种埋怨时展现出来的文质彬彬和身为会计且需要操持一家人生活的主妇罗秀敏则为了多分一套房子而精于计算的形象以及两个人因性格差异之间发生的小闹剧在观众眼里是机趣可爱的。包括身处热恋期的丁宁和小杰,“奸商”钱总和秘书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诉求。这种人物群像展览的方式,意在表现北京城现代化过程中每个人的变化,不仅具有历史感,还是深入生活后的结果。在随后的一次次突转中,最终,每个人找回了心中最为在乎和热爱的东西,发现原来最重要的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能开心幸福,为了这份幸福更为长久,他们决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热爱的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摇滚”式语言
剧中人物富有情趣的语言,与剧作自然清新的风格相互呼应,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角色的性格特征、观察他们的生活。剧作不断挖掘身处皇城根儿的人民在生活和心态上的独特风格,老丁头和老孙头的对话诙谐风趣,老丁为了挤走正在下棋的老孙,将鸟笼放在对方的头顶上,将其挤兑走,鸟儿却无辜躺枪,老丁说自己的鸟“懂事,认人,能分清楚好坏。”这正是老北京人独特的语言魅力,拟人、比喻等手法等饮用,展现了北京话的生动有趣,在讥趣幽默的语言中,人物的性格突出出来。丁武媳妇儿因为生气不给他做饭,尚显敦厚的丁武在无计可施时,顺口说出的“傻人有傻福,人不给天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种俏皮话、绕口令,在不经意间就有了京味儿色彩,北京地方语言的特色无疑在这样的表达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使整部剧洋溢着浓郁的北京地域风格,一改舞台语言的端正,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更加使整个剧目自然清新。
但整部剧不仅展现了年长的老北京人,更表现了接受现代化教育和影响下的新北京人心理诉求和表达方式。年轻的小杰为了天坛的环境可以变得更好,积极地推进腾退工作进行,丁宁为了可以顺利地完成庆祝晚会的节目而焦虑着,他们是新一代的北京人,具有时代赋予的个性却也无不浸透着一种独特的北京人的气息。老中青三代北京人有不一样的情感和诉求,有不一样的语言特色,不一样的价值追求,这不仅是现代化北京的集中体现在,更是北京作为现代都市和具有深厚人文历史的综合表达。在诸多角色的语言中,戏剧发挥着展现北京独具特性的人文、社会、历史处境。
三、深层文化心理的探求
此剧表现不同职业下的三代人的生活缩影,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社会生活层面,表达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心里趋向,也为最终腾退工作的顺利进行做了艺术上的铺垫。作品将目光投入到都市生活中的平民百姓身上,把世俗生活鲜活生动地搬上舞台,让观众在熟悉又陌生的视角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看似在描述邻里琐事,实质是打开了最真实的自己。使观众在熟悉的环境中,重新审视剧中人,更有契机审视自身,并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参照。
老丁头代表着社会前进中的被忽视的一群人,他们更加恋旧、重视感情,但社会的变迁常常带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失落,是对于就有的生活方式的依恋和对于家人情感上更深层次的依赖;社会的极速发展,与钱老板类似的人有很多,他们利用时代的机遇,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这是城市现代户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角色;在生活中,也不乏有拘于自己生活圈子,生活得谨慎、精细的罗秀敏,她是家庭生活,作为一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动参照;老孙和老丁头对杨老师含蓄地追求也反映了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这些人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或偏执或滑稽,在剧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灵动,最为真实的展现他们内心的需求。但这样一群人却又如此可爱、善良,只要有完整的家庭、有朝夕相处的邻居,能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事业作出些许贡献,他们就会认为是幸福的。
透过这些人,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在生活中映证自己,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有奔头,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也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四、结语
剧中故事一气呵成,首尾相互照应。戏剧一开场,将腾退工作摆在众人的面前,最后经历种种选择,取得了大团圆结局。这样的处理,不仅叙事结构完整、明确点题,也是美好生活、人生选择的两相关照。
《老丁头的安居生活》的舞台设计采用写实的手法,矮小、昏暗的简易房,凌乱的院子。舞台被设计成了可多功能自由转换的空间:既可以开家庭会议,也可称为公园、甚至可以成为召开居委会会议的场所。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却暗含了戏剧的情境,即人们即将要离开局促的生存空间也将要打开自己狭隘的心灵世界,为了“中华儿女的家”天坛而舍小家为大家。
这样的北京故事,唤起了观众对周边环境变迁的理解和共鸣。 但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缺少了对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对自己角色的信念感不强,甚至弱化了细腻的情感涉入,还需要不断的打磨提升。
参考文献:
[1] 傅谨. 戏曲“三种传统”与“十七年”的再认识[J]. 民族艺术研究 . 2015(03)
[2] 赫然. 论当代艺术语境下话剧语言的自我消弭与重建[D]. 海南大学 . 2018
[3] 杨婉莹. 历史转型期的北京城与人——以京味话剧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9(06)
[4] 宋宝珍,尤里. 话剧艺术学的探索路径与学术新见——以2018年的话剧研究为例[J]. 当代戏剧. 2019(06)
作者简介:杨慧琪,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话剧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