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炜
[摘要]复述是实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一条有效路径。神话故事教学中,引领学生变换人称讲故事、搭建支架讲故事、创造性讲故事、比较讲故事,能够更好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神话的魅力,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神话故事;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31-0053-02
神话故事情节生动、想象瑰丽奇特、人物形象鲜明,表达了远古时代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复述是在神话故事教学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一条有效路径。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一、神话故事单元的编排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安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我和
过一天》“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七部分内容。阅读训练要素有三点,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课后习题中关于复述的要求各有不同。《盘古开天地》: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精卫填海》: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女娲补天》: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从课后习题可以看出,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对复述的要求从说清楚到说生动,螺旋上升,由扶到放。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神话故事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成的。神话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的神奇、品悟人物形象、复述故事、写故事。人文主题是通过神话人物的精神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落实到神话故事的教学中,就要靠复述来实现。复述是实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一条有效路径。
那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神话故事单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述呢?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复述教学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变换人称讲故事
如果说复述是对课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那么变换人称讲故事就不仅是对语言的悦纳、内化与运用,更是理解、细化与再创造的过程。比如,《精卫填海》一课,在结合注释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后,要求学生创设情境,变换人称讲故事:如果你是大海,你会怎样讲这个故事?如果你是精卫,你会怎样和人们讲这个故事?第一人称的讲述,更有利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又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搭建支架讲故事
1.概括思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年级的阅读训练重点。通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讲故事提供支架,也有利于学生概括思维的发展。《盘古开天地》一课,要求学生根据四幅插图以及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盘古的行为以及引起的世界变化来说:盘古昏睡;劈,天地分开;撑,天地成形;倒,化作万物。学生边说边理清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顺序就在他们的头脑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
《普罗米修斯》一课可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众神之间的关系。普罗米修斯盗火(起因)——宙斯命令赫淮斯托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经过)——赫拉克勒斯救出普罗米修斯(结果)。这样,学生就能弄清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架。
2.想象思维。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中年级阅读策略之一。单元提示语中不止一次出現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要求。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教师就可抓住“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常衔”,让学生想象精卫填海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丰富的画面如过电影般出现在学生脑海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为复述课文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增添了画面感。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创造性讲故事
1.文字形式的审美。《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一段文字结构相似,句式相仿,有一种对称美。采用排比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这种结构和句式中深刻感受到世界的美丽,感受到文字排列的魅力。教师可引领学生在朗读体会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这样就能使学生完成对语言文字的建构,对文字形式的审美与创造。
2.人物形象的审美。神话故事单元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不畏强暴的普罗米修斯、永不放弃的精卫、勇敢智慧的女娲……这些英雄人物或真,或善,或美,是学生建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良好素材。《女娲补天》教学时,基于学生对女娲形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女娲是从哪些地方找到五色石的,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不仅要想象具体情节,还要创造性地把故事讲生动,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审美能力。
(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比较讲故事
“传承”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的,而“理解”则是包括全人类的文化,是欣赏、接纳、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
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在这一课补充了阅读链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燧人氏钻木取火》。其中的泡泡提示语:“我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中感受了不同的神奇。”编者的意图是要对中外神话故事进行初步的比较。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辩论:这两篇神话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谁?讲讲他的故事。辩论的日的不是说谁高谁低,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故事,让学生思考讨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了解神话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影响,感受神话的文化魅力;然后开展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神话体系,感受神话的魅力。有了一篇篇课内外神话故事的阅读积淀,学生再去写《我和____过一天》就水到渠成了,读写一体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并构的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因为复述,单元教学的主线突出;因为复述,神话更有文化魅力;因为复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生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