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及发展策略

2020-11-25 09:22郭凤
商情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郭凤

【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青州市紧紧围绍‘五大振兴”,以“五强四宜”城市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青州农业比较优势,持续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青州样板”。

【关键词】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 青州样板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占郊洛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区位明显。今年以来,青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潍坊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实践“三个模式”,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围绕“五大振兴”,以“五强四宜”城市建设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充分发挥青州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青州样板”。

一、青州市乡村振兴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今年以来,青州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潍坊市委部署要求,紧扣“五大振兴”重点,以建设“花果田园、美丽乡村”为目标,以“让农村先动起来、让村庄先干净起来、让风气先正起来”为切入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发挥农业比较优勢,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要聚焦产业结构不优问题,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省级以上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21处,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品牌186个;青州花卉、银瓜、蜜桃等特色农产品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建成省内唯一一家花卉进出口检疫隔离圃,实现花卉自主出口零的突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培育形成井塘古村、花都人家等特色乡祠旅游品牌。

(二)多元化“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

要聚焦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方面,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授予甄日菊、李兴盛两名自主培育的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青州人民勋章”荣誉,天成种业与湖南农科院邹学校院士成功签订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积极引导乡贤回归,成立10个乡贤人才联谊会,263人回乡创业、102人回村任职。

(三)以“铸魂强农”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此,青州市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利用文化资源“惠民”,塑造魅力文化青州。青州全面挖掘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非遗数据库,并配套建设了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坊,专门用于非遗的表演和展示,还专门成立了非遗文化艺术团,组织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120多人在旅游景点进行民间艺术及非遗展演,探索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活态传承”。

青州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深挖“孝德文化”,响亮地提出“以孝治村”。通过深挖“孝德文化”等措施,青州市扎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四)借助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要聚焦“垃圾围村”“污染下乡”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借力生态优势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依托自然优势,立足果品加工行业基础和自身比较优势,王坟镇全镇建成果品生产基地7.8万亩,年产鲜山楂8000多吨,年产山楂系列制品14万吨,占全国山植制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立足生态优势,不断扶持壮大蜜蜂养殖产业,提升养蜂业发展实力。优势产业和生态资源禀赋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五)加强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该怎么干?青州市通过实践给出了答案:整村搬迁进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洋楼的桐峪沟村,土地流转十景区工资“双份收入”让百姓钱包鼓起来;背靠泰和山、黄花溪两棵“大树”的圣峪口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一举摘掉“穷帽子”,成为“明星村”;突出一个“孝”字的侯王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乡村发展焕发新气象……一个个乡村的华丽转身和蝶变,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有益尝试,开拓了组织振兴新局面,也书写了青州市抓党建强基础、抓治理破难题、抓发展惠民生的务实“答卷”,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青州路径。

二、青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展望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同时,青州市的乡村振兴还应该更加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章。

(一)补齐农村公共供给“短板”

通过走访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村民对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满意度普遍较低;相比较而言,村民更倾向于改善生活类公共基础设施;村民集体意识淡化的同时对政府的期望在增加,总体而言农民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责任的界定上比较模糊;在改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村民对个人集资这一筹资方式认可度不高。

就具体措施而言,我们认为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首先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即便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受益主体主要是本村村民,乡镇政府也应当主动去承担原先村集体应承担的责任,以适应村民对政府主动作为的期望。同时,我们还建议政府对村两委班子建设给予更多支持,通过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或设置全职村干部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将对村民的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对肩负的公共责任有更清楚的认识,才能让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在村民中间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二)突出市场导向发展精细农业、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积极隆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发展,建设形成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农民合作社依法依章程完善内部制度、强化经营管理、理顺分配机制,调动成员积极性,实现合力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合作或重组,成立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机作业、种苗推广、物流营销等生产经营性服务,并采取标准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好小农户农业这个乡村振兴的弱项

突出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强的弱项。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政策,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与小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机制。

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明确财政支持全面推进县级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建立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的空间载体和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城市对乡村社会化服务规模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规模和市场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四)继续完善“三治合一”的基层治理体系

青州市努力探索构建在党的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基层现代治理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努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农村治理,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建设。一是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训》及《村规民约》,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二是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处理重大事项,切实推进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完善三務公开制度,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事项从结果公开向全程公开转变,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改善乡村法治环境。一是通过实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社区律师顾问,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二是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农户活动,强化群众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三是深入开展矛盾调解工作,依托镇司法所,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切实提升全民素质。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组织道德讲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二是依托“村村响”、农家书屋、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二是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辐射面,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群众提升道德修养与境界。

参考文献:

[1]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