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 刘东阳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社会日趋明显,老龄化程度愈加严峻,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健康、娱乐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本文通过高校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与社区加强沟通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养老服务更具人性化,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更有温度,从而为整个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现实问题,为政府推进社区养老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社区养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民生就要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更备受关注,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但基于目前全国各地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养老服务主体的短缺已成为各地社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如何调动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力量来补充养老服务主体,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值得我们思考。
一、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现状及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一)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的现状
当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公共养老服务资源更为紧缺。其中,不少空巢、孤寡老人郁郁寡欢,社区养老服务存在巨大的漏洞以及缺失,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社区老人们不但朋友圈闭塞,很多最新信息不能及时掌握,而且大部分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也较弱,自信心缺失,缺乏主动性的探索。同时,大部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传统“老年学院”的授课也比较枯燥乏味,老人们缺乏兴趣。进入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变迁急剧加快,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时代,很多老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多元化的新知识储备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业余生活。所以,研究和推广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是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时代意义
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增多,基本的传统养老方式、社区服务并不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在全国各地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生力军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高校大学生已成为补充养老服务主体的一部分,是国家拓宽养老服渠道的有效途径。其次,有利于提升志愿者自身素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们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而且锻炼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又积累了社会经验,对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更加有效。
再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通过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强化志愿者服务理念,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的作用,提升志愿者服务活动质量,使志愿精神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与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學生志愿与社区养老服务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志愿服务养老活动供需不平衡。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社区养老所提供的活动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护理照料服务、文娱活动、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情感关怀、知识科普、生活技巧培训以及乐活课堂等等。而生活技能类、陪伴类和家政类服务,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向老人们需求度比较高的“知识科普”类服务,远达不到老人们的需求,而对于“日常陪伴”类志愿活动,又远大于需求,志愿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明显。其次,节假日志愿服务养老活动过于密集频繁。高校大学生在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选在雷锋活动日、中秋节、重阳节等特殊的节日,而其他时间相应的志愿服务会暂停或取消,能够提供长期固定服务比较少,从而导致同一社区一天内接到多个高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在这些特殊节日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形式和内容也很相似。再次,志愿服务养老活动大多为短期性。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养老服务活动普遍次数较少、时间较短,实施起来难度较低,因而更受欢迎。然而,通过一两次短期的活动很难对社区老人产生实质上的帮助和影响,这样的活动难以保证质量,造成了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形成规范和成体系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后,志愿服务养老活动质量待提高。目前老人们对高校大学生志愿养老服务活动基本持肯定态度,他们欢迎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但许多老人反应志愿者的专业性、规范性不足,提供的志愿活动周期较短、内容较为单一。另外,个别志愿者在服务时出现缺乏耐心和沟通技巧存在问题等情况。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志愿活动效果,是志愿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服务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对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缺少需求调研。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养老活动往往只从自身出发,许多志愿服务都是志愿者们想象中社区老人需要的活动,而不是老人们的切实需求。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需求调研,不了解社区老人们真实的服务需求,使服务流于表面,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的长足发展,也挫伤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其次,对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缺少长期规划。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时,在特定节假日开展临时性活动较多,很难形成长期服务。究其原因是缺少长期规划,这种志愿服务的提供随意性大、提供时间短,往往只能成为老人们居家养老生活中的小插曲。再次,对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缺少接力机制。因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存在很多志愿人员不稳定、频繁变动等情况,再加上大多数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往往是短期性活动,从而导致没有成为长期固定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究其原因是缺少接力机制,传承和延续意识不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连贯性缺乏。最后,对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缺少专业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和专业的社工相比,在提供服务时存在一些不当的行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缺乏相关的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宣传力度
高校应发挥教书育人的优势,深入宣传志愿服务理念,通过线下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展示有关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核心。还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微信、微博,QQ、抖音等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参与到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去。同时,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定期开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进校园”等宣讲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以及社区养老模式,进而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缓解我国养老人员不足的压力。
(二)高校、政府和社区养老机构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高校作为大学生集中的场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调动大学生来补充养老服务主体,政府、养老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场所。政府、社区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责任方,应积极主动寻求与高校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高校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也提升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政府、养老机构也获得了大量的志愿服务主体,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养老服务压力。
(三)高校开设社区养老服务相关课程并设置相应学分
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化必然成为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到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中,并开设专门的实践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对社区养老有了专业的了解,避免了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节,大学生自身在参与养老中也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另外,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课程获得了相應的实践学分,更加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力量。
(四)加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
高校大学生由于受上课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导致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往往是节假日或者周末休息时间,这种情况无论对老年人来说,还是对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学生而言,都不利于彼此建立长期稳定持续的服务关系。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志愿服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区养老服务。每个志愿小组与需求老人建立“一对一”长期帮扶关系,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从而使社区志愿养老服务工作长期进行下去,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五)健全养老服务奖惩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
高校应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从而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政府作为调控者,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支持,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政府也应鼓励引导民间组织或个人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志愿养老服务活动顺利进行。
四、总结
当前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高校要适时引导大学生志愿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活动中来,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发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同时,高校应继续加强与政府、社区的联系,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常态化,从而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养老服务需求。总之,高校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区共同参与和完成,推进建成一批养老服务综合示范项目,妥善解决好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养老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周璐 李旭洋 尚佳童.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助型养老新模式之探索[J].才智.2018(25):5.
[2]刘佳峰 程娜燕 田丰毓.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交际.2019(16):1-5.
[3]印荷杨 陆方 黄琦程.基于大学生视角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与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03):716-720.
项目基金:2019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乐龄生活馆”(项目编号:201910236052)。
作者简介:张扬(1985-),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刘东阳(1998-),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学生记者站站长、关爱空巢老人小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