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丹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疫情发生后,湖南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前,在战“疫”前线激扬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与此同时,湖南青年讲师也在用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讲述着湖湘青年勇战疫情、不懈奋斗的青春故事,开展了一场场充满“青年味、湖湘味”的理论宣讲。
目前,湖南省、市两级“青年讲师团”宣讲工作已全面铺开。一场场生动的宣讲在党的创新理论和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学习传播的“桥梁”,也激励着更多青年向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代表学习。
如何适时做好宣讲,这对青年讲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份责任。随着宣讲对象的变化、宣讲内容的深入和宣讲经验的积累,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先进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听众的好评、提高宣传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团中央、团湖南省委“青年讲师团”的一名讲师,从宣讲工作实际出发,我认为青年讲师们应着重提高以下三种能力: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实践中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把党的先进理论传承、传播好是青年讲师的责任。
众所周知,理论束之高阁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将理论的“翻译”工作做好,便可能出现“台上唾沫横飞,台下昏昏欲睡”的尴尬情境。因此,做好“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看客给单”。青年讲师需要摸准听众“口味”,运用听众感兴趣的方式,让听众心服口服地品尝“真理的味道”。这就要求青年讲师要把理论讲明白,把理论中的深刻道理“翻译”成听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和耳熟能详的文字。例如,在面对学生群体进行宣讲时,可以使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拉近与学生听众的距离,在面对党员群体宣讲时,要注重引发理论共鸣,可以运用工作实践结合重要理论进行深度剖析。
其次,要旁征博引。青年讲师对理论了解越全面、越透彻、知识越渊博,就越能把课讲活、越能激发听众的学习兴趣。将党的理论融会贯通,精心为听众奉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理论“大餐”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宣讲工作形势的发展。例如,我在讲授《祖国,和我们》爱国、奋斗主题课时,没有以喊口号的方式告诉听众要爱国、要奋斗,而是以剖析中国独有的文化特征等为线索,采用互动的方式,将爱国情怀“翻译”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再如,以与大家紧密相关的生活细节为线索,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的支付方式、公共交通效率等,用一个个身边小事,引导听众增强国家意识。
要知道,精准的“翻译”,就是用“小故事”诉说“家国情”,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好政策”。使听众能够从中寻找到共鸣点和共通点,引导青年听众在奋斗的青春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作为一名青年讲师,在引导听众坚定制度自信上责无旁贷。
首先,青年讲师要始终把握住方向,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绝不含糊,这些都是理论认同的基础。其次,青年讲师要把理论的客观真实性有理有据地讲清楚,使听众认同理论。再次,青年讲师要在课堂中提高“提问”和“讨论”的频率,引导思辨。思辨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也是理论认同的过程。接着,对于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年讲师要引导大家在大量的史实和权威数据的支撑下,逐步进行理论论证。例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谭凯在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政权》这堂课时,通过列举大量史实、数据等,让听众自觉联系历史和当下,从而自行论证了结论。最后,青年讲师要把课堂作为听众对理论思考的起点,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和听众进行后续的沟通和交流。
学习理论是为了运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工作。青年讲师宣传理论是手段,指导听众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目的。
一要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指导实践。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听众看清世界本源,引导听众将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结合。二要引导听众积极开拓思路。思路越开阔,我们越能在工作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內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许晋副教授在讲《语言的力量》这堂课时,通过权威的数据和法律法规、鲜活的例证等,让听众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有情感交流的功能,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三要为听众进行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引。理论源于实践,更指导实践。青年讲师要勇于运用正确的理论发出正确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明确说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以此引导听众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一场好的宣讲不应该是完成时,而应该是未完成时、将来时,可以激发听众后续更多的思考。青年讲师要将“翻译课”“思辨课”“实操课”有机融合,用面对面的讲解传递思想力量,用肩并肩的交流回应听众关切,用心贴心的阐释解答青年困惑,在党的创新理论和青年之间架起一座学习传播的“桥梁”,真正成为一名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的“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