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华
留仙镇的十字街口,有一家嵌糕店,每天上午,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队伍排得老长。
店主叫曾东民,50岁,长得膀粗腰圆,鼻直口方,憨厚中透出正直。
每天天没亮,曾东民就起床了,他把前一晚浸透的糯米、籼米倒入磨浆机磨浆。每天只磨70斤米,而且必须是他自己亲手选购来的优质糯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掺和。米浆磨好后,他把米浆放在蒸笼里蒸。
米浆在蒸,他就准备配菜,有萝卜丝炒番薯面、青菜炒香菇、豆腐丝炒葱花等素菜,也有回锅肉、肥肠、瘦肉丸等荤菜。可供顾客自由选择。而最重要的是那锅肉汤,必要加入秘制的老卤,才能保证嵌糕芳香扑鼻,美味无比。
当太阳升上山,曾东民就把一切准备停当,早年他没有结婚时,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完成,他就只制作30斤米的嵌糕,如今妻子和儿子都可以帮忙了,他才制作70斤米的嵌糕。
打开店门,顾客就上门了,曾东民根据顾客要求,从蒸笼里切出半斤或一斤糕坯。他的糕坯总是晶莹如玉,香气扑鼻。他用小擀杖把糕坯碾开,根据顾客要求,上面放上素的荤的或荤菜搭配的配菜。然后把糕坯合上,捏成贝壳状,上头留一小口,倒入一勺肉汤,一个嵌糕制作完成。
顾客咬一口热热的嵌糕,软糯鲜香,好吃得几乎要把舌头也一起咽下。
口耳相传,曾东民的嵌糕店生意就好得不得了,许多人大老远过来排队买。
至于曾东民如何学会这门手艺,说来话长。
那年他18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能回家务农。
次年夏天,他去远嫁到另一省的姐姐家做客,姐姐家在城郊结合部,旁边有一家嵌糕店,每日顾客盈门,姐姐把嵌糕买来给他吃,他觉得非常非常好吃。
第二天下午,天气太热,他骑车去买冰棍,经过一条小河,忽听河里传出呼救声。原来是一群小孩在河里嬉戏,一个小孩脚抽筋,沉了下去。曾东民扔掉自行车,跳进河里,救上了孩子,可巧这孩子就是嵌糕店老板的儿子。
嵌糕店老板对他千恩万谢,给他钱物,他都不要,后来得知他为今后干什么而迷蒙,就干脆收他为徒,教他制作嵌糕,今后开店。
曾东民学得很上心,从糯米籼米的选购配比,到配菜的制作,他学得一丝不苟,尤其是肉汤的制作,他紧记师傅教导,選好肉熬制十个小时,老囟则要选十多种中药材,炮制半年以上。
次年,曾东民辞别师傅回家乡开店,果然一炮打红。不过他牢记师傅教训,小富即安,没有为赚大钱不顾质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
儿子曾炫宇高中毕业回来帮着父亲开嵌糕店。
看到每天顾客盈门,近中午时不少人因嵌糕卖完了,只好失望而归,他就寻思扩大规模,赚更多钱。他跟曾东民提过多次,曾东民拗不过他,把每天制作嵌糕的糯米、籼米提到70斤,再多他就说什么也不同意了。
过了20年,曾东民突患脑溢血离世,曾炫宇接下嵌糕店。
没了老子管束,曾炫宇打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把糯米、籼米一下子提到300斤,他也没有耐心像父亲一样亲自选购糯米籼米,更没有像父亲那样一丝不苟制作配菜和肉汤。
嵌糕店的信誉还在,每天还是顾客盈门。曾炫宇赚到了更多钱,他心花怒放,对父亲的老脑筋不屑一顾。
经营了三个月,其它还好说,就是老囟难以为继,他把这一年的老囟都用光了。根据配方制作老卤,要用十多种中药炮制半年以上,如今现制已是来不及了。
曾炫宇就不再在肉汤里加老囟,说也奇怪,没有加入老囟的肉汤,仿佛失去了灵魂,嵌糕也失去了一半鲜香,顾客就渐渐少了,每天渐渐出现剩余卖不出去的嵌糕。
直到有一天,有顾客在嵌糕坯里吃到小石子,同来的人都愤愤地走了,回头客便慢慢少了。
曾炫宇勉强支撑了半年,入不敷出,只好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