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
一要着力提高政治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维护核心跟党走,更加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
二要着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了调查研究的思想,赋予了调查研究以时代意义,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到“身入”基层、“心至”基层,全面调查,认真研究,发现问题,找准症结,精准施策,进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三要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一部中国现代发展史,更是一部科学决策史。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领导和科学决策,才交上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答卷”。党员领导干部想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鉴,为我所用;其次要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听取不同的声音,以此科学论证、情景推演,进而慎重决策、科学决策。
四要着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开拓进取、砥砺奋进,才推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才创造出世界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深层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传统敢于创新;面对标杆敢于超越,勇做改革的实干家、急先锋、排头兵,以创新的思维、办法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
五要着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当今时代,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自主客观、国内外的不稳定、不确定、潜在性、风险性因素增多,外围环境更趋复杂。而越是在复杂的形势面前,越是考验我们的防范意识、应急能力、处突水平。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高效化解了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正因如此,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实现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外媒热议“中国经济复苏是全球的成功案例”,这就是一起教科书式的处突案例。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有前瞻性、针对性、精准性地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在修正中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在实战中增强应急处突能力。
六要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升了解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能力上下苦功,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同时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众,用人格的力量影响群众,切实做到爱民不怨民、近民不疏民、帮民不扰民、助民不压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七要着力提高抓落实能力。抓落实是做事、创业之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政策都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都将是镜花水月。党员领导干部不应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实干家。要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沉下去,钻下去,解决一个个难题;要以“啃硬骨头”的精神,精耕细作,一点一滴抓细抓实,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作为新闻舆论战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学到深处、悟出内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要求新指示上来。当前,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要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创新宣传方式,开发宣传产品,大力推进新闻舆论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再作新贡献!(作者系四川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