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8)
00后陆续进入大学校园并逐步成为校园主体,而大学生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有了好的职业规划后自己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00后从2018年开始大范围的进入高校,针对这一群体的就业还没有形成,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却早已经渗透。针对高校的0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研究性文章,还非常有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当前关于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研究性文章数量还比较少。
研究文章多是基于00后个性群体特征、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如朱燕、段慧(2020,04)认为00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心理发展健康,消费主义盛行,追求个性,网络亚文化现象普遍,从双因素理论出发,可以技术发展和网络亚文化为依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王振(2019,09)认为00后综合素质较强,抗压能力弱,且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淡,因此建议00后大学生重点从自我探索、自我规划与管理角度开展职涯教育。郑武(2019,05)认为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且知识面广,敢于创新,但抗压能力弱,心理比较脆弱,提出应该培养00后的健康的就业意识,正确的择业观念,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相对独立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曾佳月、董伟(2020,13)提出,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和特点,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计划的科学,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
本次调查针对0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境况开展,采用个人访谈与网络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问卷设计前,访谈过12位北京的00后大学生。根据访谈结果和文献数据,研究团队自主设计了问卷,并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总计回收问卷231份,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是95.23%。数据主要来自于北京市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3%,其余还包括浙江、四川、安徽、甘肃等省份的00后大学生。调查显示,本次被调查者多为女性,占比约60%。同时,约有76%的被调查者是18级在校生,其次是19级,少数为17级学生。本次调查的00后大学生主要来自于管理学类的专业,占比47%,其次是经济学类专业,占比32%,少数来自于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和农学,占比分别为8.6%、5.7%、2.1%、2.1%、0.7%和0.7%。
通过访谈和问卷,我们归纳出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供给情况。目前00后整体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不太乐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改进。
2.1.1 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1)职业生涯规划欠缺。
图1:大学前接受过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和不清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统计图
00后大学生的生活要优于90后以及更老一辈,这使得“两级分化严重”,安逸的生活里有向往未来、不断努力的大学生,也有满足于现实不进取的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64.7%的00后认为自己并不清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这与各地中学职涯教育意识的差异也极为相关,多数地方的中学教育体系中,是欠缺这一内容的。
(2)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浅薄。
图2:目前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考虑未来工作意向度柱状图
0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思维极为活跃,这导致他们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但合作意识薄弱。强烈的自我意识会让00后勇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人生路径选择。根据结果显示00后大学生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占了47.5%,虽然一半以上的人不太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但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不考虑工作的只占了22.1%,这说明虽然00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浅薄,但是由于自我意识强烈,也会早早考虑未来工作。
(3)00后在工作上缺乏自信。
图3:理想职业与实力有很大差距统计图
在以往的文章中,00后都是以“自信、自负”这样的字眼出现的。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人也许能培养出自信的特点,但在不断的比较中,大部分00后还欠缺一些自信。从数据中我们看出,有70.5%的00后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认为自己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差距。00后大学生还只是处在学生时代,距离工作还有几个年头,所以他们心智尚不成熟,会害怕未知,害怕社会的锻炼。
(4)00后比较愿意主动参加实践活动。
图4:假如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意向度统计图
00后大学生兴趣广泛,当前互联网时代,能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所以0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从数据中我们看到,假如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有约82%的00后大学生会主动参加。00后明白这些活动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内心有一定观念和想法,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
2.2.1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有供给资源
(1)高校职涯教育部分资源供给充足。
图5:学校有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教学统计图
表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采用过的万法统计表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将近62.39%的高校会和企业进行联合教学,而且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也是丰富多彩的,有83.49%的学生表示会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有55.96%的同学表示会有案例分析,有44.04%的同学表示有小组讨论学习法,有28.44%的同学表示会采取情景模拟法,有32.11%的同学表示有视频教学法,有22.02%的同学表示还有社会调研法。虽然方式选择很多样,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除课堂以外的方式选择较少。
2.2.2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不足之处
(1)高校职涯教育难被认可,不够成熟。
图6:学校职涯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和认为学校的职涯教育很有用统计图
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满足高校职业生涯的教育,有61.8%的人认可职业生涯教育,但几乎没有人能完全自信地认为学校的职涯教育很有用。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教育。
(2)高校老师职涯专业性欠缺。
图7:学校职涯教育满意度和认为学校应更加规范教师专业性统计图
根据结果显示,0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满意程度呈现出比较中立的情况,不过比较不满意的人数还是占据最高的35.3%,这说明学校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做的很到位。表二显示,只有6.5%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这方面的专业性很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提高老师的专业性。
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许多00后大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未雨绸缪,忽略了死于安乐,不重视自身发展,以至于他们想不到要去规划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规划职业生涯。毕竟,有长远目标和长远打算的人是占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现状安稳的00后来说也无疑是一种压力,所以大部分的00后都选择“逃避焦虑”。
首先,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社会的普及度不高。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在国内存在的时间不久,只有小部分人熟悉知晓,整个社会对于职业生涯观念的认识和认可度都还不够。尽管早在1997年,我国教委就颁发了明确的就业指导工作规定;1999年,劳动保障部就编辑并发行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培训教材。但社会和政府不能仅限于就业指导与培训教材,这样不足以引起人们以及各大高校的重视。其次,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之前少有人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甚至部分高校也未进行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许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传授方式和内容尚未发展成熟,仍然有待改进。
4.1.1 按照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高校在职涯规划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应更多加入个体的针对性内容,因为即便是同一个专业,个体的差异也会非常大,一般知识和流程作为依托,开展个性化咨询,更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4.1.2 规范教师的专业性
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并非专业教师,而是兼任其他科目,这会大大降低职涯教育的效果,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职涯教育的不重视。职涯规划在许多高校都不是必修课,这也造成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在学校没有专业老师的情况下,应对兼职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并且规范教师的专业性。
4.1.3 对职业生涯进行追踪指导
在学生毕业后,学校可以提供“售后服务”,继续关注学生的职涯进程。这样一方面来验证我们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其提供解决的方案或建议,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4.1.4 设立毕业生回访交流制度
高校多邀请职涯完整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传授经验,会对在校生有更大的激励和示范作用,也能为在校大学生指导职涯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4.1.5 多举办职业生涯活动
高校应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达到深层次的教学。高校开设职涯规划课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一些职场的模拟,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同时让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给自己进行职涯梳理。
4.1.6 设立专门的职涯咨询部
职涯教育和帮扶不限于一个课程,而是要贯穿整个大学生阶段。学生遇到的学涯和职涯问题,也是随时发生和随处可见的。因此,大学的每个学院都可以设立一个职涯咨询机构或部门,供学生们及时咨询参考。
4.2.1 认真对待职涯课程
尽管部分高校课程仍有所欠缺,但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职涯课程,大学生应该珍惜课程机会,认真学习并按照科学方法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4.2.2 多参加职涯实践活动
大部分高校都会举办一些职涯规划活动帮助学生认知和使用职涯规划的工具。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为个人未来职业做准备。同时,大学生们可以利用各种罅隙时间多进行实习,多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增加职业经验,为职涯的确定铺垫基础。
00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又至关重要。所以00后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他们个人努力,同时学校,社会甚至国家都要提高重视,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