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观察

2020-11-25 03:07支中文赵连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血浆血小板脑梗死

周 永, 陈 锐, 支中文, 赵连东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0)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是由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以及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2]。银杏二萜内酯葡胺(DGMI)是使用现代工艺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调节血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3]。血浆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相互拮抗,从而维持血浆纤溶酶活性处于合适的水平[4]。本研究采用DGMI治疗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DGMI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DGMI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48~80岁,平均(62.0±14.3)岁; NIHSS评分4~20分。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 年龄50~80岁,平均(62.5±13.8)岁; NIHSS评分4~20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岁; ② 发病72 h以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者; ③ 经头颅CT检查后排除脑出血,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发现新发病灶者; ④ 有明确的神经功能缺损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排除标准: ① 发病4.5 h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者; ② 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者; ③ 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建议给予患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等治疗措施,防治并发症。DGMI组将DGMI 2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不使用DGMI。

1.3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检测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PAI-1水平、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检测当天早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 PAI-1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TEG采用血栓弹力仪(Haemoscope corp)测定,试剂为kaolin,自动描记测定TE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14 d后, 2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DGMI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TEG比较

TEG[5]中R值可反映参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途径)的所有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强度,反映凝血因子活性; K值与Angel角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受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共同作用的影响,代表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功能,反映纤维溶解系统状况; MA反映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其稳定性,主要受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影响,其中血小板作用更为显著,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均会影响MA值。

治疗后, DGMI组R值与K值均较治疗前升高, Angel角与MA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后M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 DGMI组R值与K值均高于对照组, Angel角与M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TEG参数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水平比较

治疗前, 2组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DGMI组血浆PAI-1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图1 2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水平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多因素刺激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破裂等)造成脑血流中断,进而难以维持脑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与代谢,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目前,对于脑梗死急性期超出时间窗或有禁忌证的患者,不能进行rt-PA溶栓治疗[7], 而该类患者只能给予内科常规治疗,以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活血化瘀及脑损伤保护为主,但患者易遗留明显的后遗症。

DGMI是富含银杏内酯成分的新型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对于银杏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与减少细胞凋亡等方面[8-9]。相关研究[10-11]提示银杏制剂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高凝状态,发挥活血化瘀、润肺平喘的效果。本研究采用DGMI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 DGMI能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同时, DGMI不仅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还可以影响机体的凝血与纤维溶解系统,发挥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PAI-1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主要功能是抑制组织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研究[12]显示PAI-1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生成,提高突触可塑性,促进脑损伤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2组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DGMI组血浆PAI-1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DGMI很可能参与了血浆PAI-1水平的调控。

综上所述,DGMI可能通过调控血浆PAI-1的水平来影响凝血与纤维溶解系统的活性,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血浆血小板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