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琴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幼儿园 广东 深圳 51808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针对即将进入小学生活的“大班”儿童进行的针对性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尽快适应陌生的学习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去进行与幼儿教育截然不同的小学知识学习,从而提升幼儿学习和小学学习的效率。而阅读习惯指的就是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连环画阅读、故事书阅读时,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一种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必须保证幼儿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对幼儿今后长久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提出:“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创造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并为幼儿提供符合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幼儿读物,帮助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对文字产生浓厚的学习、理解、探究兴趣,从而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生活和未来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而幼小衔接作为新课改环境下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幼儿不久之后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其中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既符合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幼小衔接教学的教学有效率,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阅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接收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就像盲人可以阅读盲文制作的书籍,普通人可以直接观看汉字进行阅读一样,没有阅读的世界是非常恐怖的。幼小衔接教育培养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学习习惯,将正确的阅读方式传授给了幼儿,这就等于为幼儿未来长久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加上了一层保障。所以,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2.1 选择阅读绘本,激发幼儿的阅读学习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幼小衔接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幼儿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等等条件来为幼儿筛选阅读的绘本和故事书,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阅读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绘本,从而激发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大班”的幼儿基本上年龄都在6岁,或偶尔大两三个月、小两三个月都没有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阅读一些色彩鲜艳、描述细致的绘本,除了要用色彩鲜艳的图案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之外,他们已经初步形成的逻辑思维也能够支撑幼儿阅读一些复杂的故事和内容,进一步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小学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2 创新教学手法,提升幼儿的阅读学习能力。传统的幼儿教育不仅忽视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很单一无趣,这对于天性活泼的幼儿来讲无疑是打压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创新教育方式,让幼小衔接课堂中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增添更多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幼儿教师结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制作了与绘本内容一模一样,但增添了动画、语音的“电子书”。比如在《好饿的小蛇》这个故事里面,有很多语气词。幼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讲到小蛇张开了嘴巴吞果子时,点击小蛇就出现了“啊呜”的声音。这种既结合了现代化元素,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2.3 拓展课堂范围,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传统的幼小衔接教育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总是局限在一方教室之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不利于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学习。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拓展课堂范围,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引导幼儿将学来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提高教育有效率。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布置“我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家庭作业,每天晚上幼儿都需要讲绘本上的故事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或者组织幼儿排练舞台剧,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慢慢的引导幼儿养成主动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未来长久发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既是幼儿教育中必须保证幼儿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更是将对幼儿未来长久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产生重要帮助的关键技能。所以,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育改革创新,需要认识到进行幼小衔接教学与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幼儿的心理特征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一方面是在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铺垫和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全面成长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