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玲玉
(浙江省宁波市逸夫中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历史指的是过去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很多历史事实所处的背景和年代和现在00后的孩子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学生无法在这些历史事实中找到同理心和代入感。尤其是洋务运动所处的背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处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国破山河、列强入侵的孩子们来说是无法理解当时地主阶级的挣扎和纠结。同时历史是一门归纳性及阐述性极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有部分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趣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加上枯燥无趣的课程内容,学生很容易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倦怠。于是在设计“洋务运动”一课时,本人希望学生们能够站在李鸿章的视角和位置,甚至能够扮演李鸿章,真正融入这段历史。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好的吸收知识,感知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了解历史事实,而是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的综合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搭建一座时空的桥梁,让学生走过这座桥梁,将自己放置在过去的时光。但是这段时光对我们来说是空白的,需要师生共同用史料来加以构建和填充,使这段时光变得立体而充盈,呈现三维状态。在这段三维立体时光中,学生就是李鸿章,有着维护国家的踌躇满志,也有着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的局限意识。在这样矛盾夹击之下,学生才更能理解洋务运动措施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因为这与当时的背景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处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
【教学片段一】中西间碰撞
多媒体呈现三张图片:江南制造总局工人劳动、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传统弓箭的制造。结合教师讲述传统弓箭制造特点。
师:通过图片比较,想想江南制造总局有什么特点?
生:机器制造和雇佣劳动。
师:说明当时的官办军事工业已具备一定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特征。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主要有两个功能:①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②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通过图片的对比、故事的讲解,让身处在不同年代的我们更加直观的去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发展。通过图片的直观冲击和故事的主观感受,以及在师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产生认知,并实现内部体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课标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学片段二】帝国裱糊匠
呈现李鸿章自述的相关史料
师: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从朝廷重臣,变成了闲置人员。李鸿章不禁反省。“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补虽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乃必欲爽手扯破,又为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多媒体呈现)
师:你觉得当时李鸿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生:无奈、愤恨、茫然、不甘,但又回天无力。
师:你们认为这是李鸿章的开脱之词吗?
生:(合作探讨)
以上教学片段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局限性,一个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两个都是本课的难点。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较难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整体的客观性的把握。所以在处理这一个难点是,本人采用史料和问题情境创设向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概念。另一方面带着问题去思考史料,思考历史人物的一生,也可以让史料更丰盈,让人物更鲜明。同时,把我们自己同历史人物和事件放置在同一个时空网络,就好像通过史料我们在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访问,让历史人物娓娓道来,讲述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又感到新奇的经历和故事,从而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形式科学合理的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之中,层层递进,拨开迷雾,拨云见日,看见历史的本真。在情境教学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