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工业路第二小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并且也越来越广泛,和低年级小学数学问题相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解答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并且,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解答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学生在对题目进行阅读时,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在具体解答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中描述的问题情境,不知道要如何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如何对多余信息进行剔除[1]。第二,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时,学生难以从语言文字中对数学模型进行提炼,也无法对其中要考察的知识点进行直观感受,进而影响到解答能力的提升。第三,在对解题方法进行寻找时,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完整的解答一道题目,进而致使解题错误或失败。
2.1 营造良好的发问情景,实现多维互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学习环境的创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表现不积极,主要是对课程存在疏离感,而究其原因,害怕交流。小学生的该种心理有可能会随着数学难度的增加、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解答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并且,在课堂中需要多喝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从多个维度、层面出发,为学生营造问答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表达,踊跃发言,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以下互动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积分制,开展简单的竞答比赛。竞赛内容:提供不一样的长方形、三角形,要求学说出这些图形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图形,并要求学生说出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为该立体图形。如长方形旋转过程为圆柱体、三角形旋转过程为圆锥。该竞答比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面和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并且还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加强思维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进行关注,注重指引学生结合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掌握解题方法[2]。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把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作为首要目标。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不应盲目的要求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自主探究,而是需要指引学生依据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的思路,对梯形进行割裂,联想组合,试着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关注,详细来讲,分析和研究阻碍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例如,有一道题:已知五年级一班有24个男生,男生数量比女生多1/4,班级总人数是多少?在解答该道题时,很多学生都容易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直接列出答案式子:24(1+1/4);并且,还有部分学生习惯性的把题目当做是求女生的数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定式思维,指引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要对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求解问题看清楚,并对已知条件中的多和少代表什么进行深入分析,以防计算出现错误,有效提升学生解答能力。
2.3 指引学生进行提炼概括,深入理解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较为零散和琐碎,含义科学提炼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可以高效提升学生解答能力,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数学问题能力,使学生可以把零散的数学问题进行内化,对其中蕴藏的深层内涵进行揭示,使学生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掌握,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
例如,在讲解“倍数与因数”时,其中涉及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其外延属性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自然数如果个位数为0、2、4、6、8,即为偶数;如果个位数为1、3、5、7、9,即为奇数。通过对教材中奇数与偶数原始概念的深入挖掘,把其内涵讲解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把数学知识灵活利用到各类情境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解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想要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解答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