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军
(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我国航海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育航海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为了适应更高更快的航海科技水平需求,相关人才再实践过程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能够应对航海过程的各种风险。除了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头脑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从而可以在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以安全为准绳,优化和改进航海技术,促使我国航海事业长足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航海规模突飞猛进,为了应对更多海洋军事的威胁,不断应用众多高科技手段,例如核潜艇等,都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进行操作。而因为我国航海类技术仍处于初期,在研究技术和实验操作方面并没有构建成熟体系,更需要能够深入探索航海空间的创新型人员,贡献自身力量。而随着需求量的逐步扩大,作为培育人才的最佳途径,在中职学校开设航海类学科,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大多数相关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航海类学科,但因为对航海类建设目标估计不足,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一板一眼的技术知识和内容,造成相关学生按照传统学习思路学习,并没有对航海事业有长远目标规划。
首先,航海发展应该是长期的,不同于其它工作,一旦投身岗位,它需要人员具备坚毅的品质,能够将热情转化为动力,不能半途而废[1]。航海类工作例如海员等,在替换和清退人员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因工作对人员技能的高要求和风险性,规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能够以身作则。而在相关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致使很多学生仅仅看重航海工作的待遇,没有形成踏实肯学的毅力,也没有花时间进行摸索。
其次,航海事业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因为航海操作过程会依据航海工具的变化,例如在构造、外部影响等,发生许多难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破解,这也是保证航海安全的目标。因为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会想办法对许多未知难题进行破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2.1 构建意识联系,以情感带动责任意识。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航海事业的认识,所以不能真正加强自己学习基本功的练习力度。在进行培育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该及时对接航海过程的各个动态,尽可能发布航海事件与相关报道记录,利用多媒体、建设网络平台等方式,及时让学生了解相关风险事件信息,同时以其中造成风险性的因素作为课题,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或者学科建设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工,对已知的航海难题进行模拟,激发自主思考意识[2]。而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需要单独建设航海思政课,通过联系航海与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生命与自然、和平与科技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通过将航海的终极目标细化,让学生感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时,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演练,让学生对航海工作有较高的美感体验。例如:可以利用实践基地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视频中操作的航海工具进行同步模拟演练,可以以军事电影作为背景画外音,从而振奋人心,让学生真实的置身于场景,从而对航海事业具备更深的认识。
2.2 加强教学实践,以管理带动安全准绳。尽管有的教学组织对教学安全作出了示范,但是因为航海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千差万别,仅仅依靠教学学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组织需要营造航海的紧张气氛,以实验基地和紧急救援赛作为实践探索的基础,引导学生获取更多实用价值。同时,需要对航海过程的各项素质作出规定,以素质保持安全作为行为准绳,对学生航海时的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反应能力逐一进行实践演练,并作为成绩的评判依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航海工作。另外,对航海学习的学科建设档案馆、资料检索等做出规划,将科技发展融入文史、地理等,帮助学生挖掘更多价值信息,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稀缺的有用知识,在真正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创新航海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海事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提升航海水平的同时,也对航海专业人员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建设航海人员学科的航海类学习也应该严密对接实际需求,以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导向,倡导和谐安全的航海形式,通过一定的党建和社会学知识,让学生理解航海事业的终极目标,将激发安全意识作为保证目标达成的重中之重,并在实践中发散。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策略,望予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