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幼儿园 西藏 昌都 854500)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情境创设,幼儿语言教育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提升的过程。环境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能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语言区里有一本《三只小猪》的绘本故事书,可能是绘本画面设计的精良,孩子们非常喜欢,渐渐地教师发现他们在模仿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勤劳的小猪、懒惰的小猪、贪吃的小猪,凶狠的大灰狼,并且还自创了几只小动物的角色形象,讲述得还很生动。最有趣的是有的幼儿为了将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得更加形象,用书卷成筒状做盖房子的工具,并把圆卡片粘在自己的鼻子上当小猪的圆鼻头。教师从孩子们的表情上看出他们并不满足现在的表现,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孩子们对这个故事这样感兴趣,何不创设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幼儿自主表现的语言区呢。
1.1 围绕故事内容,创设情境。幼儿情境讲述必须要有适合的场地,教师要协助幼儿搭建各种适合幼儿讲述的场景。接下来,与幼儿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交流:故事中的小猪生活在哪里?它们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你们都会用哪些材料制作表现呢?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商定首先要设计一个以森林为背景的周围环境,很快绿色的森林,以及他们亲手制作的吊顶藤蔓展现在眼前,这些无不显示出大森林的神秘,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讲述空间。他们兴奋地向同伴和家长介绍:“这是我们布置的大森林,三只小猪和小动物们都居住在这里。”“在这个神奇的大森林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三只小猪会在这里安家,盖了他们自己喜欢的房子。”在自由、愉快的描述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情境创设真正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
1.2 结合生活经验,增加情境。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为《三只小猪》故事中的角色设计并制作了很多与其相关的道具和辅助用品。还有很多是他们自己突发奇想的。例如,小猪的发饰、帽子、手套以及可以进行小看台表演的动物头饰和手偶等。这相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具有很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就经常给正在游戏的幼儿带来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产生争论。如,就房子的大小问题他们展开了讨论,静静说:“我们盖的砖房子空间不够大,不能够藏下三只小猪。”宁宁说:“可我们就这么大的地方啊。”思思说:“我觉得三只小猪被大灰狼追赶,多害怕呀,他们是抱在一起的。”这些情境创设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很多平时不愿主动表达的幼儿也喜欢到这里看看、讲讲。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愉快地讲述、交流,感受着学习的快乐,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言语练习,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1 捕捉各种教育契机。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先从幼儿喜欢听故事入手,利用每天午睡前的10分钟给他们讲一个故事,现在每当午睡时,孩子总要问一声:“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啊?”教师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慢慢地孩子们养成听故事安静入睡的习惯。故事听的多啦,他们自然喜欢讲故事了,而且讲得十分生动。教师还利用幼儿来园、自由活动、晚离园等时间,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如:“休息日你跟谁在一起,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今天你在幼儿园有哪些收获,和同伴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这些话题都源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能够轻松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逐步做到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2.2 利用周边生活情境。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如在冬天的一场大雪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让幼儿用手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还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呀?”孩子们争着说:“像天上飘动的白云。”“像可爱的小绵羊。”“像我们吃过的盐。”“像雪白的棉花糖。”幼儿越说越兴奋,有的还用手接住雪花,用小嘴尝尝它是什么味道的。还有一次在户外散步时,我随手摘了一些枝条,准备拿回教室留着活动区用,谁知亮亮就问了:“老师,你摘小树枝小树不会死掉吗?我一愣,忙答道:“摘几枝是没关系的!它不会死的。”乐乐说:“我觉得,摘这几枝也是不要紧的,等明年开春了,小树枝还是会再发芽,长出绿叶子的。”“那小树会疼的”亮亮大声抢着说,他的回答着实让教师语塞了一阵,孩子说的不无道理呀!这引发了幼儿的争论,在争论中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寻找答案。可见,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对语言的认知和表达。
总之,通过创设多种情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交往氛围,善于捕捉各种教育契机,能较好地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环境的互动作用,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