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蓉
(宁夏中卫市第六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八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只能看到表象,不会引起深层思考。而物理语言严谨性、专业性、哲理性的特点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学生遇到物理问题,思维和表达总是停留在口头化或生活化的阶段,不知道怎样用正确的物理语言描述出来。
基于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助手”“云校家”“互动课堂”等APP的灵活使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径:
在教学助手或云校家上提前布置口头表达类作业,例如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小实验等,学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上传完成的作业。利用课前3分钟,对提前布置的作业进行复述检查。在复述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由老师点拨和纠正,适时的应用物理语言来引导,训练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互动课堂”中的“移动讲台”,在大屏幕上同步投影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提示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哪些操作可以改进等问题,由感性到理性,学生没有了心里负担,就会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长期的坚持,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准确描述物理现象提供依据。
利用“移动讲台”实现“课拍移”,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描述能力。教师或学生利用手机或学习终端,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视频或图片上传至大屏幕上,实现“课拍移”。通过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验视频或图片,描述出自己实验过程的精彩之处和不足,既锻炼了学生语言描述能力,又加深了对物理现象的认知和理解。比如说“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学生做完实验后,可以重放视频,让学生对照视频,介绍本组选用哪些器材,如何实验的,碰到哪些困难?因为亲身经历了,所以描述起实验过程更流畅,更简洁,更大的锻炼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述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微课,确定重点知识关键词,让学生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消化和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联系起来,就慢慢理解了它的意义,对于不敢讲话的学生来说,通过朗读和背诵,也有了信心。
教学中让学生离开文字,复述图片、微课、小视频中相关重要知识点,模仿规范的科学描述语言[1]。通过复述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在一大堆的论述中,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有选择性的复述关键词。在复述时,学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物理原理,才能准确的说出来,所以,训练好学生的复述,会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方面收获更多。
4.1 在“活动广场”发布讨论话题或者“实验回头看”,锻炼学生的物理语言口头描述能力。实验前发布和实验有关的讨论话题,学生通过话题讨论,对实验中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以解决,形成自己的认知点,丰富了学生的物理语言。
4.2 利用“活动广场”发布小实验,小制作,科学DV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的物理语言描述“畅所欲言”。教师可在“活动广场”发布活动,如比赛谁制作的天平最准确,谁的针孔照相机最清晰,谁的弹簧测量计最精确,谁的温度计最精准,水滴为什么是圆的等。学生将制作过程拍成图片、视频或科学DV上传至“活动广场”。在书写实验步骤、制作过程时锻炼了学生的物理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在拍摄实验过程的科学DV中,配上解说词或者描述实验步骤,锻炼了学生的口头描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语言描述能力。
让学生将整理好的笔记内容在“习惯养成”中朗读打卡,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学生朗读笔记内容,是一个整理物理知识条理的过程,也是总结课堂收获的过程。通过朗读,规范了学生的物理专业术语,锻炼学生的物理语言描述能力。
总之,物理语言描述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能力训练,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借助教学助手、云校家或互动课堂等APP软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课下利用“互联网+教育”提供的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提高物理语言描述能力的技巧,准确描述出物理现象及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