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元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 甘肃 武威 733399)
在当今的初中教育中,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对于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改革也不例外。体育活动作为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要求学生在室外进行活动学习,增强身体素质。但是,现实中却有许多问题出现。在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更应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做到让学生素质得以提高,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体育训练不足。在当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的训练还不能达到标准。在当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进行中,活动开展的效率低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能及时地向中学生进行普及。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自己玩耍的现象,或者被文化课占据,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体育训练不足。久而久之,就导致体育训练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不能够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1.2 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像其他的文化课,在当今的初中教育中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体育方面的教师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专职的教师资源更是寥寥无几,这些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也不明确。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学生的体育活动达不到标准。
2.1 合理分组进行活动。教师要在准备过程中设计丰富的体育活动,来保证体育活动的生动有趣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合作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设计活动的内容。在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中,进行分组很有必要。体育活动与文化课不同,需要在户外进行。因此,合理的分组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分组能够加强初中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体育活动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互相帮助的意识,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排球的活动时,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两两分组,互相合作,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得到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动作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能加强学生对排球的接受度。
2.2 提高体育安全意识。想要提高初中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水平,就要从根本出发,改变当今初中教育的现状。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施正确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体育活动作为加强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必备阶段,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平衡与文化课的时间安排,让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成为初中生加强身体素质的必备项目。在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安全意识,时刻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些看似安全的项目也存在着风险,以为风险不会发生而不去在意,这样的疏忽是不应该存在的,应该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害。在日常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训练时,要充分考虑体育活动造成的影响,尽量避免每种伤害,对场地和器材做到提前检查的习惯。
2.3 加强活动风险防控。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学校要明确目标,制定出具体方案。在大课间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活动。但是,在户外教学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基于这个方面,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风险防控的工作。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都有些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就让运动风险更加容易产生。学生的危险意识又是不太明确的,对体育器材又充满想体验的想法,因此,就容易造成伤害的发生,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制定风险防控就显得尤为必要。
总而言之,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大纲的指导下获得了很大发展。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基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锻炼性,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教师要对体育活动的培训更加重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应该以本校的设备设施为基础,把传统的教育融合新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对于自身的价值,让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教师还要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体育活动中的问题并得以改善。还要以大纲要求为基础,加以改革的创新,从实处让小学体育活动的理念得以增强。促进学生能够进一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