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2020-11-25 16:46:20覃昭欢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语文作文

覃昭欢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99)

前言

国务院于2014年9月4日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会议讨论开放日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此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1]”。此次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要应对此前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的问题,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让高考能够成为更多的高中生迈向新台阶的助力。

随着我国在2017年迈进“新高考元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2017年7月8日正式颁布的《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表明高考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期。尽管截至2019年,广西并未实行新高考改革,但是高考改革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写、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已经为教育界所公认,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何在?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参考了广西师范大学黄玉兰《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樊安美《来宾市第一中学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莫秋莲《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等近年来对广西高考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研究的论文,发现广西大部分地区高中生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点。

1.1 高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现状。

(1)写作兴趣少,怕写作文。在笔者参考的论文中,对高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现状的调查中有诸如:“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人数多,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人数少”,“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应付写作,实际上对写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学生认为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枯燥且单调,没什么乐趣,但也不讨厌”等表述。可见,高中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倾向。

(2)写作素材缺乏,言之无物。关于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少能够从写作的角度有意识地积累写作材料、锻炼写作思路,为写作这个最终的目的做好准备”,“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法不当,且素材积累的量较少”,“即使部分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一定量的积累,但从积累到运用的距离仍然比较远”。由此可见,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学生在素材的灵活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逻辑思维不强,肤浅片面。在对高中生作文学习现状的考察中,除了发现学生在写作动机、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困难之外,学生写作思维方面的调查也指出:“学生在写作时布局谋篇的意识比较淡薄,不能主动进行深入思考,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学生文笔幼稚,无深入思考,随意写作,毫无布局。开头茫茫,结尾草草”。可见,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高中语文作文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1.2 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会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情况产生影响。了解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现状能够更好地了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全貌,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策略打下基础。

(1)教学观念陈旧。关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现状,大部分论文指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面窄,作文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语文教师自身思维怯步不前,不敢大胆求新求变”,“重点在追求结果、分数,很少用时关注过程、兴趣”。这些表述表明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观念陈旧,过分重视对考试分数的追求,较少关注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2)教学目标不明。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要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但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则表明:“在很多高中学校,升学率依然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一切以高考成绩作为行动指导,作文课成了应付考试的训练课”。此外,“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很多教师自己也不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创作能力,而是坚持对准高考考试卷的基础得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教师确定作文教学目标很大程度是基于高考分数的功利性目的,而不是真正为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而进行精心的目标制定。

(3)写作素养不高。语文教师的写作素养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语文教师的写作实践不足,写作水平不高。语文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上,很难自觉地坚持进行写作,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就会有所退化,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不能产生高质量的作文。二是研究能力不强。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之一是进行教育科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科研命题并寻求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的科研活动较少,作文问题还是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作文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1 作文特征。众所周知,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较好地写作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作文因为出题难度、教师评分、阅卷标准等原因很难出现很大的分数差距,学生学习作文的成就感不高,作文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追求高分的帮助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就失去了兴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条件存在限制、写作氛围不够浓烈、写作的价值难以与付出成正比这些原因导致他们很难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很多学校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作文教学又难以得出成效,语文教师自然不会将作文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2.2 社会期待。迫于考试压力,部分老师和家长完全把作文当作学生升学的工具,模式化地进行训练。此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也遭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一些人认为,学生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基本上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对一些诸如合同等实用类文体居然一无所知,因此,语文作文教学完全没有,语文教师也难辞其咎。在社会各界的指责声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步走向了凄凉的境地,语文教师也对研究和攻克这项难题感到疲惫和无奈。

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叶圣陶曾说:“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喜欢,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2]。”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要教师不遗余力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生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主动调动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进而主动愉悦地去亲近它、探究它。那么,如果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借笔抒怀。

3.2 开展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3]对于学业十分繁重的高中生来说,丰富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是他们写作的短板。语文教师应当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为、自在地生活者,幸福生活的创造者。通过广泛地开展作文实践活动,营造写作氛围,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激励学生走向自我写作。

3.3 品味文化,开阔学生写作空间。提倡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人性,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在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须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个性情感,抒发自己的独具的个性体验。高中课本中许多文学文本诸如唐诗、宋词等是优秀的文化载体,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追求、生活、价值取向以及作者最亲切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其中的人文品质并自觉积累起来,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开阔学生的写作空间。

结语

温儒敏先生认为:“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4]。”高中语文写作训练既要着力于语言表达训练,又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也不利于思维训练,导致目前的作文教学成为应试技巧的训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倡导学生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语文作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