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吉 渭源县莲峰镇第一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依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对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设定,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促进对民族文化的深入认知。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丰富现有活动模式,在教学中引入经典,通过诵读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我国在长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所产生的文学经典数不胜数,其中以古诗词最具魅力。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中所使用的教材研究发现,其中古诗词的数量十分多,这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与学习素材,也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在义务教育发展下,教学工作对素质教育重视度不断加深,小学语文开展了众多文化引导活动,提升了学生个人素养,也提高了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在传统的诵读活动中,因为小学生受到的教育时间较短,文化知识储备受限,无法搜集更多的古诗词内容。为了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加强对更多诗词内容的理解。如果单纯地以书本中的古诗词作为诵读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受到限制,无法通过诵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应该突破教材限制,促进诵读内容的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突破教材的限制并非是将古诗词等经典与教材内容相脱离,而是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通过多元化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1.营造书香班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纯白色墙壁、单一的黑板构建统一的教学环境,整体形势下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诵读活动的学生很难参与其中,为此,需要促进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参与兴趣。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诵读氛围。当学生在一个充满经典文化的环境中学习时,相关活动的展开更能够引领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提高诵读欲望。
2.组织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在传统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实施中,教师对其重视度较低,只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的背诵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就整体而言,并没有实现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目的。同时,当学生诵读的时间过久,会逐渐失去兴趣,以及会有排斥心理的产生,最终导致学习积极性的降低。针对经典诵读中所出现的该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模式展开,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1)开展诵读游戏。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以古诗词为主,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古诗词的接龙比赛。在整个比赛中,将全体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也就是每小组的学生需要将前一组学生所读的古诗词最后一个字作为第一个字,读出一个全新的诗句,以此类推展开接龙,保证说出的古诗词是以该字作为开头,头尾相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开展舞台剧表演。在一些经典诵读活动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与经典诗词对学生而言,在理解中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的古诗词进行选择,开展舞台剧表演,通过该形式的展开,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能加深对情感的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感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例如,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经典诵读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为蓝本,组织相对应的舞台剧活动。在“两小儿辩日”的学习中,安排学生排练表演。在表演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的排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以这篇文章的产生背景作为切入点,构建整体的环境氛围,之后明确两个孩子之间的谈论内容,以此才能够更好地真实还原整体内容。在学生表演的同时,其他学生观看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感染,其心情与感受同样在发生着变化。通过舞台剧的开展,不仅诵读形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为促进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兴趣,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模式,加强经典诵读活动的文化蕴涵,促进诵读趣味的提高,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营造更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