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研究

2020-11-25 18:11胡江川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产教院校

胡江川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1)

0 引 言

中国教育体系包括多种办学方式,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质,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某些方面有着精湛的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促进产教结合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产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如何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如何使高等教育服务方式更加现代化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探索这些问题的同时,既要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又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

1 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实质上是教育活动与相关专业的技术、服务与生产之间的协作。这一定义相当简单,不能完全概括产教一体化的概念,但随着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公认定义。随着产学研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的定义也比以前更加明确。许多专家学者也投入了大量研究,他们开始相信,未来将对产学研的定义进行界定,使研究更加全面和细致。最早提出产教融合概念的机构是江苏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该学校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探索与生产最终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下,学生的实习水平会得到提高。但这个定义很狭隘,所以还详细阐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概念,然而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这并不是其全部意义,因为生产与教育相结合还包含其他的东西。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一直相对空白,直到国务院有关文件颁布,产学研结合理念的研究才得到丰富。这个文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基本要求,促使更多的院校加快了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使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而且更应重视和加强与企业的教育合作。与以往的合作相比,这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从实践内容上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的对接,实践内容也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

2 产教融合面临的困难

2.1 产教融合立法进展缓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产学研结合还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责任和义务规划在生产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合作中不是特别明显。第一,企业和学校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合作不规范;第二,有些地方不能依法规范,各方面的权益都很被动,且产教结合过程中也缺乏监督,第三,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补贴,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第四,政府缺乏立法和监督意识,不想依靠产业变革。

2.2 相关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建立的火炬计划等项目的资金是为中小企业设立的。在分配过程中,企业占绝大多数,但提供技术支持的学校相对较少,在利润分配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两者最终的利益平衡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激发高校的积极性。

2.3 产教融合缺乏组织保障

产学研结合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业和高校的合作,要使这种沟通更加及时准确,应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该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然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正是由于这一点,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公司各方面利益分配不协调,生产教育发展受阻,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在各级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多层次沟通,从而保持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加各方的信任,最终提升对产业融合的组织支持。

2.4 产学研一体化评价体系缺失

任何一项工作要持续有效地开展,都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我国对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建设还不够重视。企业、高校、政府3方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解决问题,同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根据产教结合的内涵、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学校管理办法,有利于企业成本控制和经济利益提高。只有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才能验证产教一体化的最终成效。

3 实现高职院校产业融合的途径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为社会和行业输送了大批一线服务人才。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和承担者。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提高竞争力,把产教结合的模式融入教学活动。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实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近年来,就业率不断下降,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率,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产教结合的新模式。

3.1 研究制定鼓励和奖励政策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制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鼓励和奖励政策。针对产教融合的原则、内涵、合作形式和内容、双方互赢的实现途径等方面制定政策,政府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对校企合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开展现代学徒制、厂中校、校中厂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企业给予耗材损耗补贴,建立保障机制,保障产教融合项目有效推进和开展。

3.2 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重视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宏观指导作用,引导行业协会等组织把产教融合列为行业协会工作内容,建立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机制。行业协会发挥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对行业发展现状熟悉的优势,吸纳高职院校教师进入行业协会和参加业务活动,搭建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信息渠道和信息共享的立交桥。行业协会应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3.3 实施集团化教育,加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链融合

集团办学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主体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有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在这个集团内部,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层级式的治理结构,即建立集团董事长和主体轮换机制,使各主要要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开设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到服务企业、培养人才并重,深化产学研结合,最终实现各方面的双赢。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企业入校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有效措施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推动新技术课程的开发并引领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持续增强产业与高职院校深度融合的信心。

3.4 探索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

国家政策方面应有相关文件支持,提出并鼓励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学校,高职院校要利用政策优势,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步伐,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学校和其他生产性机构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联合办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建立股份制技术园区,建立混合所有制培训中心。

3.5 校企联合建立培训平台

良好的实践基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建立培训基地,以保证学习和生产设备同步更新,使学生的内容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虽然高职院校在过去对其培训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与公司的工作设备相比仍相对落后。因此,必须走校企共建培训基地道路,深化产教融合。

3.6 建立全程由点到链的学习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滞后,对社会与市场的把握程度不够深入,高职院校有引领地方产业的义务,开展应用研究引领高职院校发展。高职院校要与产业深度融合,不只是简单的点对点连接,而应该建立链式对接,从企业最开始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动态全过程,都应该保证全程学习,深度参与,真正达到渠道熟悉,技术熟练,然后更好地倡导创新。在此基础上,掌握企业的发展、熟悉市场的需求,能够和企业不同部门进行配合。通过深度了解企业,开设对应的专业课程,保持同步。根据当地发展战略,对接产业链,结合高职院校办学优势,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相融的原则,打造服务不同产业的专业群。

4 结 语

每一所学校的办学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因为产教结合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就业率不断下降,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和加快产教结合的步伐。因此,可以通过集团化、股份化办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迈上新台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产教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