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乐乐 镇原县三岔中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现代社会,不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就无法从容地进行生活和工作。在如此大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学生们各个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学校和学生都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最终使得计算机教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阶段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呢?
现行的计算机类高中教材是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社会需求编写的,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程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导致部分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以外,可安排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新技术的内容,或结合这些新技术来讲授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的意义。比如,在讲到操作系统的时候,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DO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由于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难免会感觉比较陌生,听起来当然没有兴趣,这时,教师就可穿插一些手机系统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人们时刻不离手的手机是如何工作的;在讲到应用软件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手机APP的开发和使用,让学生从技术层面了解自己常常使用的软件。
计算机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个部分,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知识的着力点,两者都要兼顾,且不能有所偏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硬件条件和教师认识的限制,导致学生只了解教材上提到的知识,实践能力薄弱;也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和突出教学成果,把所谓“没用的理论知识”避而不讲,只让学生学一些实用型的东西,最终导致学生只学会了一些简单操作,但并不了解背后的知识原理,造成了一知半解的现象出现,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不同节次的实践课,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理论知识的精髓和用途,这样的教学形式才不会让学生成为只会背书本的书呆子,或按部就班的“操作工”。
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因为在高中阶段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没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花费的精力比较小,一般都是循规蹈矩地讲课,很少会费心地进行层次化教学。但如果不加区分地安排统一的教学内容,则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好的教学理念是不分科目的,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同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逼迫学生发展,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舒适区内学习知识,这样学生们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致。
在现代社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总是超乎人的想象,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应有的自主练习的机会,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甚至完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启发他们多动手动脑,自主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向书本以外的世界扩展,进行创新性的发展。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在很多学生心里,任课教师和所学课程也有着这样的关系。学生对教师没有太深的师生之情,对这门课也可能就没有向往之情。因此,要想吸引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关注,教师就不能存在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的心理,而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带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好课程知识。为了课堂的高效和质量,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热点新闻,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认知。
总之,要想在高考的紧张氛围中为计算机课程争取一席之地,教师就要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