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思维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防疫措施

2020-11-25 21:38景如意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2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公共卫生危机

景如意

(山西省城乡规划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越紧急的情况、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的局面,我们就越需要增强战略思维,统筹全局,谋篇布局,见微知著,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站位,保持定力。“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凝聚共识,同心勠力[1]。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离不开法治思维

自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法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可见,在常态社会处理常规事务时,依法治国这一共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一旦面对诸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事件时,从思想认识到制度规范再到行为方式等各个层面,我们是否需要以及能否坚持依法治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经过数千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放弃人治而选择法治。之所以如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对秩序的一种本能需求,“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年者,一般都倾向于安全的、有序的、可预见的、合法的和有组织的世界”。人们在生活安排上对连续性、稳定性、确定性的这种期待,与法治精神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因为后者的核心就在于 “遵循规则化的行为方式,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很高程度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然而,如果没有突破常规行为方式,那些猝不及防、变幻莫测而又严重威胁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社会危机,客观上是很难化解的。所以,危机事件的治理貌似和以形式理性为精神内核、“按部就班”式的依法办事之间存在着强大张力。进而,在一部分人看来,强调依法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危机无异于作茧自缚以致坐以待毙,故有 “危急不识法律”一说.

2 防疫措施

2.1 外来人员返回的有关政策

随着假期结束,许多城市出现了返工潮,从外地返回的人员可能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回程交通也使他们接触病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此外,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内有两周甚至更长的潜伏期,即使这些人员暂时没有表现出感染的症状,也难保绝对安全,因而在疫情期间,更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

2.2 注重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消毒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居民区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可包括: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共用场所室内每天开窗通风;对门禁按钮、电梯按钮、门把手等每天消毒;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清运后,对墙面、垃圾桶外表面等消毒;小区绿化、道路、室外公共设施和门道走廊除非有明确污染,一般不需消毒[2]。

2.3 止聚众娱乐避免人员聚集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相继发出相关通知,如:河南省暂停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展览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北京市提出,社区 (村)非生活必需的文体活动室、娱乐室等公共场所一律关闭,避免人员集聚。大型的集聚活动相对来说容易管控,而棋牌室等深入,自发性集聚娱乐场所即便在疫情期间曾被关闭,也很容易再次开业。因此疫情期间,集聚性娱乐活动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等多次进行通知和劝返。

2.4 防疫宣传工作

防疫宣传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头戏之一,防疫宣传做得好,居民们才能加以重视,尤其是独居老人和乡村居民,他们接触最新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往往很难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除了基本的出行管控外,社区还应当做好防疫宣传工作,提高居民们对疫情的警惕,使居民们能够积极地配合工作,相应地也能减轻管理工作的压力[3]。

3 结语

大 “疫”当前,全体国民的生命健康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故而迅速彻底地消灭传染病实属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但欲速则不达,目标的正当性和任务的紧迫性不应阻碍我们对实现目标之过程和完成任务之方式的理性思考。经验表明,一切治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事件治理,整体最高效的方式仍然是法治,哪怕其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看似繁琐多余,但这充其量是优化而不是否定危机法治的理由。一言以蔽之,惟有厉行法治,方可在最大程度上预见危机、避免危机、克服危机。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公共卫生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危机”中的自信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