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Web系列课程的推进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5 20:20程文志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跨学科工科课程体系

程文志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0 引言

本科教学强调“以本为本”,提出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发展纲要,建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先后公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2号)等文件,以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新工科”的提出,对目前的课堂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培养复合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林健[1]对“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建设目标、总体思路等做出了详细解释,并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蒋宗礼[2]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对现有影响计算机专业教育质量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描述,同时提供了新工科的建设思和路径,并以新工科为契机,努力加快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改革。吴磊等[3]以软件工程为例,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产学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例子,阐述了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人才存在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能力脱节、师资队伍工程经验不足、协同育人薄弱、教学质量监控不足等问题,提出来软件工程专业产学协同育人的解决方案,并以产学对接、产学互动、产学互补、产学互通等方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武小平等[4]以“新工科”为背景,从计算机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出发,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目标和培养方案目标,并对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培养方案改革,以达到提升新工科建设的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实践“新工科”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多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努力将“新工科”的培养方案引入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课堂教育目标。郭东亮[5]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在课堂中实践“新工科”的教学改革,采用进阶式提问、抽象公示图形化、构建知识关系图、理论联系实践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效果。吴贺俊等[6]以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了信息技术类的专业现状和大数据专业的相关需求,并对大数据专业课程进行探讨,提出来教研相长、产业共建的共享共建开放平台,促进跨学科的结合,从而主动适应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何钦铭等[7]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描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演变过程,并提出了“宽、专、融”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强调专业的交叉融合和强化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陈世军等[8]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利用学科竞赛来促进专业改革,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工科”的提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学课程改革者参与其中。本课程以Web的课程教学为例,拟定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推进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程度进行实时追踪,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1 Web系列课程发展现状

Web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专业,必开的专业课,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如:Web前端系列课程(HTML + CSS +JavaScript)、Web后端课程(Java EE,PHP等)。同时,Web系列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练习程度非常紧密,如数据库技术。另外,Web的发展和应用也非常迅速,这反过来促进Web技术的更新迭代。经过调查,Web系列课程存在如下的一些现状:

(1)Web课程教材更新迭代较慢,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滞后性。目前,Web课程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材更新速度太慢,很多技术往往不断更新和迭代,等以教材形式展示给学生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教学时间。同时,由于滞后的教材,势必也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2)Web系列课程教学太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在目前的高校教学调查中,大部分Web课程设置较为零散,课程学习时间不够集中,如Web前端、数据库技术、Web后端技术等可能要跨越几个学期,这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后面知识、遗忘前面知识的困境。这种困境,往往是由于课程体系结构较为分散造成,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相互印证和穿插可能会好很多。

(3)Web系列课程的课堂学习,往往难以与实际企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课堂教学往往讲述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而且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知识的接收能力,不可能讲述太深的案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能够与企业的实际案例相结合,这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4)Web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中,跨学科交叉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Web课程的兼容性,可以与很多学科交互,组建成新的应用,如物联网、车联网等都是跨学科结合的典范。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Web系列课程存在单线教学模式,即为课堂只讲解知识点,没有做学科交叉的案例教学。这种单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结合。

综上所述,Web系列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限制了该系列课程发展,不适应“新工科”的新形势,也不利于当前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推进式教学模式探讨

由于目前Web系列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本文在吸取传统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推荐式教学法,积极主动适应“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教学模式做法如下:

(1)推进式教学法的确立。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确立多种推进式教学法,如问题推进式教学、知识点推进式教学和案例推进式教学等。问题推荐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课上或课下进行解读和作答,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知识点推进式教学则以知识点为例,设置不同的知识点层次,推进教学过程。案例推进式教学则以一个大型案例为例,将Web课程中的知识点贯穿其中,不同课时则推进不同案例,课程结束时,整个案例完成。这种推进式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2)教学资料进行补充式说明,实时更新最新Web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每年组织相关的任课教师,对Web系列教材提前审读,针对课程中陈旧的教材和教学资料进行统一标注,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时根据最新情况,给学生及时更新最新的Web信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相关教材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更新的资料也可以采用推进式更新,让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Web系列课程组的组建,推进式完成系列课程教学任务。在Web系列课程组中,设立相关的课程组,对课程组中的相关教师进行沟通,完成Web不同课程的衔接工作,实现课程组的推进式教学。这种以课程组进行的推进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对Web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

(4)校企融合式的推进式教学模式。针对Web系列课程的企业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到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推进课程与企业最大程度的融合,保证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Web系列课程与其他专业进行跨学科应用组合的教学模式。在Web系列课程教案中,特别是课程设计中,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科进行跨学科的应用组合案例设计,推进多层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

在实际的课程推进调查中,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表示,这种推进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较好,学生在Web系列课程中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高,能够适应跨学科的应用开发手段,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本文是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Web系列课程进行调研,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更新迭代速度较慢、课程体系分散、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科交叉少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不足,本文引入了推进式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资料更新、课程组建立、课程的校企融合、学科交叉等角度进行了改进。最终,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显示,这种模式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后面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课程组可能从微课、慕课以及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跨学科工科课程体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