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荣盛实验小学 周保梅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阅读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思维、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合适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时,都比较在意课文内容的探究,没有针对语文的本体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探究的广度与深度上也存在不足。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知道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要求学生向雷锋叔叔进行学习,并没有让学生去认识到这些好事的价值在哪,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忽略了文本的深层含义。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反思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反思才能对探究性阅读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方式是否合理,这种探究方法有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思维有没有得到发现,所设立的问题有没有价值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是善于营造探究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会相对较大,教师要想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就需要先营造出探究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或者视频,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受到了启发?教师还可以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自由的提问机会,让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二是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的细读是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对文本内容的阅读都是比较粗略,只是大概对文章有一些了解,并未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结构,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能力和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使其可以在反复阅读中产生对文章更深的理解。
三是善于运用文本中的图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图画的兴趣肯定要大于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这也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中图画的作用,利用这些图画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阅读,使他们可以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并且让学生可以结合阅读的感受对图画进行联想,这既有利于将文本中的图画变得形象、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外局限的突破上,还体现在要打破师生之间的局限,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实现学生个性可以得到尊重,并在合作中进行深入探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一篇文章、某一个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先让学生个体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分析各自的探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问题理解的升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强调成员之间的平等性,还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避免探究过程的低效、盲目,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一是利用好课外资源。语文学习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去不断积累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在阅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仅凭课堂、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阅读规律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合适的课外资源给学生进行学习。
二是善于构建完善的探究学习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仅凭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整合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构建一个完善的探究学习网络。特别是与家长的沟通,要让父母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同时对他们进行一定指导和监督,促使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要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摸索,这样才可以将探究性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以此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