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欣,彭珊,荣鑫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和科技的进步,关系到众多学生的在学经历与健康成长。当前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对高知识、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我国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近些年高等院校飞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研究生的人数迅猛增长,但是高学历人才并非完全等于高质量人才,目前一些具有高等学历的人才,其思想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思想原则性不够强、对待自己不够严厉;责任心不强、学术思想不够坚定;自私心和功利心强等[1]。
参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高校研究生,然而,随着高校的学科建设越来越完善,对研究生学科学术的要求变得更高,研究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往往却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切身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社会上多样化的思想潮流和复杂、庞大的信息流,逐渐腐蚀着研究生原本不坚定的立场,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的时候,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回应,往往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做出了对党不利的事情。
部分研究生的入党动机不纯,由于各个学院的管理基层党务的老师思想的欠缺,在考核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经常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甚至是发表的论文量作为评定的标准[2]。一些做好思想准备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会失去入党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也很差,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高校一些党组织成员对自身的认识程度不够深,部分党员自满自足,缺乏自主教育,还在等着党组织安排学习工作,不会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缺乏对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还有一些研究生在入党之前努力学习,但是入党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去,甚至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有所懈怠,对党内开展的一些会议不再关心,逐渐远离党组织。
当今时代,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关注国家政治,深入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并通过网络不断提升自己政治思想素质,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规范自己的行为。
首先,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这门必修课程不仅向研究生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且帮助研究生进一步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针,坚定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
党支部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犹如一座建筑的基地,只有基层稳健,上层才能安心建设。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不仅关乎教职工党建,对青年教师的领导能力,思想教育和党性提升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党支部书记作为整个领导班子的核心,需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对党务工作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党干部选任过程中应当正确、充分、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3]。
新时代,党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素质的党支部队伍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会吸引和带动群众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高校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研究生的培养,构建科学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和教育实习制度。创办党建优秀模范培训班,参与评选优秀案例,党组织创建党建微课堂,向全高校学生展示,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
完善导师的思政工作内容,明确导师的责任和工作范围,根据研究生的成长特点,给予合适的引导。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助导师的队伍建设,辅导员与导师合作制定教育计划[4]。
加强研究生入学教育,带领研究生参观校史馆等,详细讲述高校的光辉事迹,引导研究生严于自律、奋发成才。注重仪式教育,通过开学典礼仪式和毕业典礼仪式,激发学生荣誉感、爱校报校、爱国报国的成才情怀。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提升研究生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所表露出来的社会现象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学科来解决,需要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制定解决方案,满足大众的需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掌握创新能力并且有勇气创新的是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还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不仅需要人员的参与配合,还需要众多基本因素。然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至今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和体系,交叉学科多元化培养模式是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
目前,国内外探索出来的交叉学科多元化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种:(1)同单位跨学科(专业)联合培养,即在同一所院校中结合不同院系的师资力量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目前国内外投入使用最多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2)跨单位跨学科(专业)联合培养,即不同院校,相同或不同专业之间进行跨校合作,优点是可以联合更多、更专业的人来集中培养,但由于不同高校之间协调沟通会有一些不便,致使该模式执行起来有些困难;(3)国际之间不同院校进行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强大的自主能力,这种模式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的作用最好,是国内各个高校主要发展的模式,然而这种培养模式难度最大,需要强大的后备资金,对外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
高校研究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生活、学业、科研等方面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容易产生不良影响。高质量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满足立德树人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我国急需将思政要素与教学科研相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自古以来,课堂上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都是相隔绝的,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渠道,在保证各类学科学习的情况下,将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政治教育。
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立德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人是在立德的基础上,培养高品质、具有强大创新能力,敢于并且能够实现伟大理想,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伟大国家理想中去,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
第二课堂是独立于课程之外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发性组织起来的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的活动,它不同于第一课堂,其特点表现也十分的明显:
1.自由性、灵活性
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给研究生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方式,没有第一课堂的时间和固定形式的局限,而且教学内容也十分广泛。
2.协调性
第二课堂主要以社团的形式,通常是几人或者十几人共同参与,多人参与有利于头脑风暴,相对于第一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实践。
3.实践性
第二课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增加了更多的机会给学生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发展平台。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第一课堂是充分的补充,学生可以巩固在课堂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促进作用,能够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二课堂作为一个锻炼学生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大平台,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这个缩减版的“小社会”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里承受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其中的师生、各类建筑设施、后勤等也是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5]。
近年来,高校不断完善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但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复杂的社会思想对研究生思想的冲击,在研究生评选积极分子时筛查不够严格和一些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吸引研究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引导研究生转变思想观念,将思想道德与专业知识并重学习。本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培养研究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将思政要素与教学科研相融合,培育出符合当前形势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