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性化教学中优化比较策略—源自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比较大小》练习课例分析

2020-11-25 19:44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苏教版算式优化

胡 晔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江苏南京 211300)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它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1]。符号“>”或“<”表述的是数量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在理解符号的含义并合理使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建立数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数的大小”是“数的认识”一课的基本内容之一,确定数的大小的依据主要是数的意义、组成和顺序,因此,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

一、重视学生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观察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要把握好时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数与算式的大小比较。

课题1: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37页第6小题“数与算式的大小比较”的练习片段

该练习是在教完比较100以内两数的大小后,首次在练习课上将100以内的数与算式进行比较,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你能比较出20+5○5的大小吗?

生1:可以先算出20+5的得数是25,25 >5。

(这是学生根据比较20 以内大小的经验,教师预想学生能先想到的比较方法。)

接下来,教师提问:你有没有其他比较的方法呢?

果然,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得出教师预先料到的方法。

生2:在20+5中,20已经比5大了,它们相加的得数会越来越大,所以不用计算就能看出20+5 >5。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顺理成章地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知道加法算式中的任一加数比该数大,算式就大于该数。)

算法有最优化,比较数的大小方法也有最优化。

于是,教师再提问:这两种比较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不用计算就能一眼看出大小的比较方法。)

接下来教学35-30○80。

(学生因有前一题的经验,马上就想到被减数本来就没有80 大,再减一个数,只会更小。)

(二)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方法,就低年级学生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课题2: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49页第3小题“算式的大小比较”的练习片段

下面以课题2 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该练习是在教完比较100以内两数的大小后,首次在练习课上将100 以内的算式与算式进行比较。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你能不计算就比较出47+2○47+20的大小吗?

(学生立即利用原有经验观察出,这两道算式中有一个加数是相同的,另一个加数大的算式自然就大,从中体会加法算式中加数变化引起算式大小变化的规律。)

(2)应用旧知,指导观察。接下来,在教学4+75○75+4时,学生能根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而和不变的关系,想出这两道算式是相等关系。

可以说,以上两处练习的教学设计,就是优化比较方法训练最直接的体现,题目的要求就是“不计算”。

(3)利用变化规律,触类旁通。

课题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14页第4小题“找出得数相同的算式”的练习片段

师:你能在减法表中找出和11-5 得数相同的算式吗?应用减法表中的规律,能一组一组地找出与它得数相同的其他算式吗?

生:可以先算出11-5的得数是6,再在表格中找出得数是6的算式。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得数相同的算式,在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这些算式是斜着排列的。

教师趁热打铁,继续提问:斜着排列的算式,为什么得数会相同?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找到了这些算式得数相同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可安排“比较12-5○13-6的大小”这一题,学生自然利用“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差相等”的变化规律,从而联想到这两道算式是相等关系。

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比较两数(算式)的大小,从先计算结果上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到直接通过观察比较两数(算式)的大小,这就是方法优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二、运用估算策略进行大小比较

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结合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教材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培养他们验算和估计的能力。估算已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项数学能力。在比较两数或算式的大小时,也可以运用估算策略进行比较。

(一)学习估算比较方法的趣味性

教师将多样化的估算方法进行整理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进行方法的传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尝试、交流、比较、分析、推断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索用估算方法比较两数或算式的大小,就能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然后学会运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进行大小比较,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4: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76页第5小题“数与算式的大小比较”的练习片段

师:你能比较出60+23○92的大小关系吗?

生1:我只能先计算60+23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这是学生根据观察经验已经不能直接比较出大小关系时,能先想到的比较方法。)

接下来,教师提问:你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的方法呢?

果然,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得出教师预先能料到的方法。

生2:可以估算出算式的得数是80多,因此60+23 <9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顺理成章地运用了估算的策略,非常简单地解决了大小关系问题,感受到了估算对比较两数或算式的大小的趣味性。)

(二)发展估算比较思维的灵活性

估算比较方法的多样化,既有趣味性,也给学生估算比较带来思维的灵活性。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对于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未做定性,可凭借自己的思维,灵活采用有关知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体现了估算是一种开放性、创造性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会有一种轻松感,因为可以不受束缚,自由地进行估算。

例如,在教学58+4○62时,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发现估算比较并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这时只能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了。

可见,并非所有的大小比较问题都能运用估算的方法,关键是要灵活运用,优化比较才是最终目的。

(三)增强估算比较意识的重要性

估算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这是估算意识的重要性之一。估算比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课题5: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76页第4小题“圈出正确答案”的练习片段

师:36+8 应该圈出哪个答案?

此题就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选择正确答案。在估算方法最优化已经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意识到只要估算出它的得数是40多就知道应该选择44 这个答案了。

三、在个性化比较中优化比较策略

(一)比较策略优化的灵活性

经过长期的优化训练,你会惊喜地发现:现在做比较大小的题目时,不必像以前一样先得计算结果再比较大小,而是可以灵活选择比较的方法,大大提高比较大小题目的正确率和答题速度。

(二)比较策略优化习惯的长期性

学习观察比较方法、培养估算比较能力并不难,难的是培养比较策略优化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动作定型,是一种自动化行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好习惯的形成重在平时的积累,良好的比较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按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策略优化习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最终让其养成主动优化比较策略的习惯。

结 语

总之,要想提高低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课的教学效率,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及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只有这样,比较策略的优化学习活动才能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样,由沉闷走向活跃,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活力,深受学生欢迎。

猜你喜欢
苏教版算式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